立即捐款

笑看《再創世紀》

笑看《再創世紀》

看了半集《再創世紀》,覺得劇集將整個金融市場簡化成這個樣子實在搞笑。《創世紀》已經是近二十年前的製作,《再創世紀》加入雷曼迷你債等「新元素」,也在台辭加入了Accumulator、CDS等名詞,但劇中的主角竟然仍然是證券行,炒炒賣賣的,完全無視環球投資銀行在市場的角色。某程度上,大部份人再無法掌握整個金融系統的複雜運作邏輯,《再創世紀》所呈現的不是實況,而是大部份尋常市民以僅有的知識對金融系統運作的猜想,例如林文龍在劇集中提及他所設計的雷曼債券原意只售賣給專業投資者,最後卻被拆細售賣給普通投資者,因為他深信專業投資者會做專業分析。現實是,只要你有錢就可以做專業投資者(約一百萬美金),與你的專業知識水平無關。在這裏的「專業」純粹是編劇對金融市場的印象,與現實有距離。

這劇集稍為有教育意義的地方來自林文龍與鍾嘉欣的對話—為何設計投資產品的人會不顧後果,冷血地「騙取」別人的退休金?遺憾地,金錢好像具有不容置疑的中立性,彷彿有錢就能夠做到「正義」,令我們看不到生產關係、金融市場背後的不公義。設計投資產品的人大概沒有想過是「騙」,他們只想設計具增長潛力又能吸引投資者的投資產品,但大多數設計者不會從「出事」的角度出發。出事了怎麼辦?設計者不用擔心,銷售者也不用擔心,因為只要充分披露「風險」,責任就在投資者自己身上。

「風險」成為金融市場最流行的護身符,能夠賺取金錢的人可以輕易將責任推卸給「風險」,彷彿一切有很多意外因素,不在他們控制之內,於是不論遠近,在他們眼前發生的悲劇都與他們無關,而在他們視線範圍以外的悲劇就更加不是他們的責任。我們太習慣這種邏輯,所以我們聯想不到當我們用塑膠餐具其實是在謀殺鯨魚,也想像不到我們光顧連鎖快餐店其實在削弱抵抗地產霸權的力量。因為我們失去這種聯想的能力,我們無法抵抗資本主義對弱勢的壓迫。

可是,《再創世紀》沒有真正觸及這些問題的核心,因為編劇大概也掌握不了這個金融市場的複雜運作原理,而且也擺脫不了意識形態網絡對他的控制。

說得白一點,《再創世紀》還未真正了解推動金融市場的貪婪—那是系統化的貪婪,但劇集卻將這份貪婪個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