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互聯網
昨日,在健吾的面書上看到這個:
「十年前,我在某文化報的專欄寫:唔識教,唔好生。果張報紙好多老師、保守中產睇,畀人鬧到我仆街。甚至入面既高層,都有人不滿意我,說我太激。
大家自己睇清楚,呢個香港有咩家長。
母親卻基於已交學費為由,要他繼續上課……(以下刪除N行重複)
點樣做人老母?痴線架?你叫個細路以後點信大人?有冇人代我同佢地講句粗口?而家講粗口會唔會有辱家長罪?屌。」(健吾面書)
「曾領取獎學金赴美修畢音樂學士及碩士課程的鋼琴男導師,授課時藉口教7歲男學員數拍子,14次拍打男童下體致勃起,然後按下男童已勃起的下體。男童其後上網搜尋「gay」字被母親發現,追問下爆出受性侵,母親卻基於已交學費為由,要他繼續上課,未有即時報警。」(蘋果日報2015年5月4日)
看到的時候,心中也出了句粗口!現在的家長怎麼了?有什麼比孩子的安全和快樂更重要?
家長可能答:前途!
無限延伸: 孩子學琴學得好,有助報讀名校,入了名校有助入大學,入了大學有助揾好工。又或者,孩子學好鋼琴會是下一個李雲廸!
不久之前,也有一宗新聞是女兒向母親投訴被英文補習老師非禮,然後母親說快考公開試,很難找補習老師,要女兒繼續補習。當時已經覺得不可思議!現在,這位男童的媽媽又以已交學費為理由,要兒子繼續上課!
孟子說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所以「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這種惻隱之心可說是我們與生俱來,保護幼小是動物的天性,怎麼人類卻反其道而行?正因為我們有惻隱之心,我們才走到街上高叫「保護學生」,我們才不忍心看見學生和市民被暴力對待。正因為我們有惻隱之心,光復行動中小朋友一哭,才可以大做文章。
然而是什麼東西,蒙蔽了這位母親的心?認為錢比兒子的安全更重要?
如果男童搜尋「gay」這個字眼沒有被發現,母親繼續要兒子跟這位老師學琴,於是男童留下了心理陰影,又或者影響了對兩性的看法(純屬估計的可能性之一,沒有作實際研究)。結果男童在看似「正常」下繼續過日子,十年後,或二十年後,長大成人的男童,帶一個男朋友回家,母親受不了兒子出櫃,與兒子大吵一場。會否在這個時候,兒子才能吼出對這「交了學費要繼續學琴」事件的不滿?
怎麼現在社會,似乎「學業」、「興趣班」比自己孩子本身更重要。是當中哪一個思考過程出了錯?
孩子本身的自尊感(self-esteem)被傷害了,不健全了,對人的看法扭曲了,你認為他還有餘力去創一番成就?
許多人仍然以為只有虐打,造成身體傷害才叫傷害孩子,但其實語言和態度所造成的傷害,絕不遜於身體傷害。心靈上的受傷,外面看不出來,若非到某一嚴重程度,甚致是未必可以察覺,然而那種傷害,卻像病毒一樣不斷侵蝕人的一生。
事件中的男童,才七歲,要走的路還很長。一個七歲的孩子除了學業還要學琴已經很辛苦了,還要被信任的人連番傷害,你要他往後如果學習信任?
對孩子而言,「老師」應該是可以信任的。然而他卻碰上一個傷害他的老師,日後他還可以繼續學琴嗎?還會對男性老師,男性成年長輩信任嗎?
「母親」應該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和孩子最親密的就是父母家人,母親不是很愛孩子的嗎?不是會不辭勞苦照顧孩子的嗎?我不知道這位母親有沒有跟孩子說過:「我辛苦賺錢供你學琴」呢?如果有的話,孩子會否想「原來錢比我重要」?
不知道在司法程序上,這位男童還要重提多少次不愉快的經歷,雖然相信必有專業人士跟進他的心理狀況。然而在小小年紀,被母親和鋼琴老師傷害的血痕,要到何時才能停止流血呢?
有信仰的朋友看到,請幫忙用閣下的宗教祈禱方法,為這位男童祝福,多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