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期間,同事分享了一則內地新聞,內容為內地不同地方的高考生於高考前都舉行了撕書大戰,將書本撕得碎碎後一同灑向校園,場面猶如大雪飄落,頗為震撼。看到相片,筆者即時的反應是笑說相片真美,但與同事認真談了談,就感到一陣莫名的傷感,尤其因為我們都是教育界的一員。
有說撕書此舉只是學生們考試前一種抒壓發洩的方法,並無甚麼大不了。但筆者從來都認為態度決定一切,以撕書為發洩的方法,某程度反映出現今學生對讀書的態度,認為讀書是艱苦的、厭惡的,艱苦過後只為換取高薪厚職,帶來更好的生活。撫心自問,大家在求學期間都有過這樣的想法嗎?
其實透過讀書去換取高薪厚職和更好的生活,筆者認為原本是沒甚麼問題,畢竟這是個人選擇,每人追逐的理想都不同。但當一個社會差不多每人都追逐同一個金錢掛帥的理想時,好像有點點病態的感覺吧。筆者臨近於文學院畢業時,時常都被不同人問到將來可做甚麼賺錢的職業,當時其實很想回答他們「沒甚麼特別,只是不只為追求金錢物慾而活的人」,但為免被長輩們訓斥為離地的廢青,還是把話記於心中好了。
但為甚麼賺錢賺錢賺錢才是實際?Charles Dickens 的名作 A Christmas Carol 中,三隻聖誕鬼魂不就告訴了大家一個守財奴因太過重視金錢而錯過了、將會錯過人生中一些美好、快樂的時光嗎?噢,剛忘了認為讀書是苦難的同學們應該不會花時間去讀完這只有大概三萬字的短小說,他們應該都把時間用在讀實用性的書籍,並且盡快讀完便把它們撕掉燒掉解決掉。
其實人生應該是充滿多樣性的,每人應按自己的能力去賦予價值於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像機械般複製同一個金錢理想為自己的生存意義。讀書也是一樣,無論是求學還是閱讀,目的不一定只為了賺錢賺錢賺錢,可以是為了滿足好奇心,可以是從書本上、文字上體驗都前人的經驗、教訓,可以是領悟一些道德倫理、普世價值和觀念,亦可從故事和文字中找到一點點慰藉。
活到老學到老,筆者一向都不認為畢業一刻便是讀書的終結,反而比以前更主動把一本又一本經典小說讀完。筆者常覺得腦子不多用點就很快退化,做個富有的呆子不是筆者的理想。再者,閱讀使心靈富足,比金錢上的富足筆者認為來得更實際、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