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留番拜山先講=冇嘢好講

古語云:「有乜嘢留番拜山先講」,但時下後生仔連山都唔拜,咁即係冇嘢好講啦。清明重陽掃墓祭祖乃係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藉祭祀緬懷先人、彰顯孝義,但現在的年輕人好像越來越討厭拜山。我並不是「道德高人」,我也曾經厭倦早起上山,遂用「就快考試」、「唔舒服」等藉口去說服自己不是不孝只是不幸。當人唔想做一件事,就會有千萬個藉口;但掃墓這種傳統,幾個原因就足以被承傳下去。

風水學上,祖墳風水直接影響後人的運勢,所以每年清清雜草、打掃墓地,可確保祖先保佑後人,但風水學說不信則無。心理學上,掃墓有一種心理鍛煉及精神延續的意義,而一家人一同祭祖,除了可當作遠足散心,更可以增加家庭凝聚力。生理學上,假日上山祭祖當做運動當然是一件好事。倫理上,儒家提倡百行以孝為先,祭祖是孝義的表現,做人不能忘本,做子孫更不能忘祖,而一年一兩次的拜山,就算感情不深厚都應該出於孝心身體行力,另一個角度,孝道不單是盡給祖先,而是為了給家中的長輩,替他們負起擔子,因為孝順在生的人更有意義,這亦是為何孝義美德值得被承傳。

年輕人唔願拜山,人之常情,沒興趣、感到費時、更因不明當中的意義而給自己逃避的藉口,但做人父母,責無旁貸。有時一、兩句「唔好勉強個仔」、「算啦」就令他陷入萬劫不復的不孝境地,更令孝義斷層。養不教,父母之過,日後百年歸老,阿仔亦只記得「唔好勉強個仔」,從此孝義蕩然無存。有時培育子女禮、義、仁、孝等美德,是需要有原則,那些不是勉強,而是堅持。

轉載自《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