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香港音樂界不乏有抱負的音樂創作人,但是往往與唱片公司的商業理念背道而馳,因而被冷落。創作歌手迪子從小開始學琴,其後組成樂隊「1DOUBLE3」,並於2011年以創作歌手出道,但其後因與唱片公司合作理念不同,而成為獨立音樂創作人。
「獨立發展,其實好多嘢都要慳住用。」缺乏唱片公司的財政支援,創作音樂愈來愈困難。迪子說:「做呢一行,其實好消磨意志,宜家淨返嗰團火,全靠我身邊嘅朋友支持。本身只喺想隨便整一首歌就算,因為真係冇成本。」迪子慶幸得到朋友支持,「我想用真樂器個陣,朋友真係無條件、奮不顧身幫我」,「身邊嘅人咁幫得手,如果宜家放棄,真喺好對佢哋唔住,所以自己想努力做好每件工作。」
離開唱片公司 實踐理念
離開唱片公司,迪子認為是正確的決定。「自己嘅理念後期同唱片公司有違背,覺得做一首歌係為咗滿足佢哋,而唔係我想講啲信息比大家。件事變得好扭曲,本身聽眾點解選擇聽創作人,係因為作品好『係佢』(有代表性),但宜家變咗要滿足公司。」迪子透露身邊很多沒有公司支持的音樂人或歌手,很多時因為沒有資金而放棄發展。她坦言,其實有考慮不再繼續在幕前打滾,只做幕後音樂創作:「我做幕前真係好浪費錢,首先因為我唔紅,而且做歌又要成本,唔可以下下叫朋友幫忙。」
從前,有唱片公司支持的迪子常常被問作品可否賺錢,「往往太商業化,只會令件事好老土,好有框架,冇人會鐘意睇」,那時她向公司提議的創作方向,往往到最後無疾而終。「我唔想再咁樣,我想做啲嘢係有意義,懶理嗰樣嘢會唔會好hit。」她只想靠自己的努力,貢獻社會,為香港「做返啲嘢」。
迪子現時靠教琴、彈奏維持收入,亦不時往內地作演奏,賺取創作音樂的成本。有很多人會說她的想法很愚蠢,不能改變整個音樂生態及文化生態,但她強調:「如果宜家停哂,唔堅持,香港嘅音樂生態一定冇得改變。」
迪子創作音樂時會躲於自己的房間,「做一個好rough嘅demo再填埋詞,然後過咗幾日再重覆聽。如果聽過幾次,都仲好有感覺,就會比監製去製作。而幫手監製同揀歌嘅,都係一啲聽開歌,熟悉音樂嘅人。有別於以往唱片公司只係由唔係玩開音樂嘅同事去做,成件事變得健康咗。」迪子說現在她的音樂都是由一班音樂朋友幫忙挑選和製作,都是音樂人誠意推介的。例如迪子的音樂監製Ahbert(Supper Moment的琴手)對音樂很執著,他希望用真樂器去演繹作品,若不能以真樂器製作,「寧願唔做」。
參與微電影 推廣本地創意
迪子想把自己的想法,透過作品傳遞予聽眾。近期,迪子參與由香港互動市務商會(HKAIM)主辦、「創意香港」(CreateHK)贊助的微電影「創+作」支援計劃(音樂篇),為《一個女助手的故事》創作背景歌曲《回憶氣味》。「其實,香港仲有好多創意架!希望多啲人留意。」,「希望我哋做緊嘅野有人知,如果唔係拍咗啲有質素嘅作品,最後會冇人留意。」
訪問過程中,迪子不斷強調希望一些有想法的獨立作品能夠讓更多人知道,「香港真係冇咩平台比大家發揮。」《一個女助手的故事》導演吳詠珊表示:「業界好少有類似嘅比賽,去做音樂人同導演之間嘅橋樑,而且又會提供少許資金作贊助。」迪子希望政府協助推動香港文化產業,「其他國家嘅政府好支持創意文化,透過資金贊助及協助推廣,可令外地了解香港。例如韓國就係因為政府資助同鼓勵,比外國人對韓國有一個好夢幻嘅感覺,從而吸引外國人鐘意韓國,帶動其他行業嘅發展。」吳詠珊說:「『創+作』嘅出現係因為香港嚟嚟去都係得個幾個導演同角色,全部都係好standard,好流水作業。今次嘅計劃一來比導演同音樂人有發揮嘅空間,令我哋可以推廣香港影視業,令觀眾了解業界發展,擴闊視野,唔會只係睇到個幾個MV或作品。」
除了期待自己有份參與的微電影外,迪子更加期待其他製作公司的作品,「因為呢個計劃唔洗做到好商業,只係純粹想帶動『香港文化』。我最唔鐘意呢一行,就係只局限某幾間公司玩哂成個遊戲,其他人冇得參與。當多咗人知道同參與呢類型嘅平台,就可以話比啲公司知道,唔係得佢地玩哂。香港文化產業衰落,就係因為香港人覺得自己『冇得揀』。」迪子認為香港人以為自己沒有選擇,但其實只是沒有途徑知道自己有選擇:「冇平台展示自己嘅想法,就不如製造屬於自己嘅平台。」
迪子和吳詠珊透露今次合作的微電影會以回憶中的氣味作題材,靈感來自身邊很多人往往透過一些氣味,勾起回憶。「創+作」的宣傳活動如影展巡禮和電視宣傳片會於二月尾開始,作品會在三月發表。
Hair : RentonHong @ llcoplo
Makeup : PinkyKu
Wardrobe:Wardrobek
Photos:Benjamin Lai W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