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至縛喝
渡河之後,玄奘進入了今阿富汗國境,《大唐西域記》:「南渡縛芻河至達摩悉鐵帝國、鉢鐸創那國、淫薄健國、屈浪拏國、呬呾羅國、鉢利曷國、訖栗瑟摩國、曷邏胡國、阿利尼國、瞢健國 … 活國西南至縛伽浪國 …南至紇露悉泯健國,西北至忽懔國,西至縛喝國。」
阿姆河以南是今阿富汗國境,衛星圖片(圖5)顯示土地乾旱,綠洲僅限於阿姆河沿岸和各支流或內陸河流滋潤之處,大小不一,各自成國,玄奘大概只是路過聽聞,所以沒有甚麼描述,圖1所示玄奘南渡後的路線僅為示意而己,他輾轉去到活國,是這一帶最具規模的綠洲,即今昆都士Kunduz,自此西南行至縛伽浪國,即今Baglan,綠洲規模相對較小。
玄奘一路南行,應該是嘗試越過大雪山,不過他到達縛伽浪國時相信已是秋冬,雪厚難渡, 因此出現向西走迂迴路線的情況,尋求從大雪山西部餘脈海拔較低的地方向南穿越。
縛伽浪國後的行程「南至紇露悉泯健國」一句較難解決,衛星圖片顯示縛伽浪以南是一片綠洲(圖5),隣近城市名Pol-e-Khomri,方位本來配合「南至」的說法,但是《校注》提出紇露悉泯健國由「紇露」和「悉泯健」兩地組成,後者對應Simingan,與現今阿富汗Samagan(省市同名)對音,可以確定位置,但Samagan在縛伽浪以西,與「南至」有矛盾,至於前者《校注》稱對應Hrum(又稱Rub或Rui),沒有確定位置,「南至」成為疑問。
從Google地圖查得,今Rui在Pol-e-Khormi西南偏西約100公里的深山中,是一片孤立和微不足道的綠洲,亦無交通重要性,所以要解決問題應該回到符合「南至」條件的Pol-e-Khomri旁的綠洲,Khomri與紇露有一定程度的對音,因此推斷縛Pol-e-Khormi旁聽席的綠洲就是紇露所在。
從紇露往悉泯健,需要向西北穿過山區,進入Khulm河流域今Aybak地區,主要城市名Samagan,是重要的傳統驛站,再順着Khulm河谷往西北走,便到達位於內陸三角洲的忽懔國,即現今的Kholm,是小型但富庶的綠洲,從此處往西走便一路坦途,直達下一大型綠洲縛喝國。
也許《大唐西域記》「南至紇露悉泯健國,西北至忽懔國」一句,應該理解為「南至紇露,西北至悉泯健國,西北至忽懔國」,說不定以前抄寫時漏了一次「西北至」。
《大唐西域記》形容縛喝國:「東西八百餘里,南北四百餘里」,是一個大國,衛星圖片所見(圖5),國境的綠色地域形狀獨特,有如孔雀開屏,國都是歷史悠久的名城,今稱巴里黑Balkh,公元前五、六世紀古波斯稱為Baxtris(x相當於kh讀音),公元前四世紀阿歷大大帝東征來到這裏定名為Alexandria,是其後希臘人建立的Bactria帝國的首都,公元前二世紀西漢張騫通西域時期,史書稱該國為大夏,都城名藍氏城(應該來自lexa字串),後來為吐火羅所佔,東漢時這裏是大月氏建立的貴霜帝國都城所在,讀音經過千年輾轉演化,Baxtris化為Bactra、Baxl、Balkh,玄奘到達時,語音應已成為Balkh,國以城名,因此有縛喝的譯音,舊城位於現今城市Mazari Sharif以西。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