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何香港需要「不夠落地」的科幻小說?

為何香港需要「不夠落地」的科幻小說?

我們常以為科幻想像不著邊際,往往超越現實生活中的體驗。但科技發展一日千里,昔日在科幻小說中天馬行空的題材,由人工智能到與機械人共生,如今卻變成了現實。

這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是由中國科幻小說新星寶樹提出。他在媒體訪問中透露科幻精神與哲學在某種意義上是相通的,而且就是要打破一些生活常態的禁忌,釋放出人對於世界的想像力和感受力。

科幻小說題材中與科技創新息息相關,中國大陸近二十載努力不懈地打造航天夢,由神舟一號無人飛船發射升空開始。在此背景底下,新一代的中國科幻小說作家或受此時勢及文宣影響,而創作出不少科幻作品 。

創新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或已超過作者的想像,相信各位仍記得AlphaGo打敗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造成一時哄動。在這人機對奕的真人show中,人類慢慢接受人工智能將超越人腦的說法。這些在十年二十年前或許是科幻電影的題材,今日已變成昔日新聞頭條。

科幻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產業,例如異形電影系列,不單膾炙人口,亦曾拿下不少國際電影大獎。而中國大陸的科幻熱亦悄悄崛起,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在內地備受追捧,更得到人民日報點名力讚,將電影實力與國家實力連結起來。可見科幻創作會為創意產業注入動力。

當科幻產業在國內蓬勃發展,香港本土的創意產業卻受人詬病。講起本土科幻小說,大概你會脫口說出衛斯理,不少70後80後曾看過,並或多或少受此系列作品影響,亦曾被翻拍成電視劇及電影,可謂一時科幻盛世。回到今日,除了倪匡,你還知道哪些本地的科幻小說作家?甚至會懷疑香港還有人寫科幻小說嗎?

其實,香港在科幻產業仍有很大潛力。亞洲首個以科幻為主題的「美倫星際科幻大會」在三年以來一直以香港為基地。這個科幻盛會匯聚中外科幻界獲獎作家、電影人和創作科技業界人士,包括本地代表陳浩基、韓麗珠、譚劍及望日,還有中國科幻小說作家陳楸帆,以及Amazon暢銷作家SL Huang。

第三屆的「美倫星際科幻大會」將聚焦探索外星人及外太空,由科學研究、電影創作以及文學等角度出發,將為一眾科幻迷帶來嶄新觀點。不妨參與3月23日「美倫星際科幻大會」,與同場的頂尖作家與創意寫作明日之星一起腦撞擊,重新想像香港科幻創作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