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為何我連一集新版《西遊記》也看不下

無論時代怎樣變遷,有些東西似乎永遠不會消失,鬼魅般如影如隨——我講的是名著改編,特別是《西遊記》。這次TVB重金買下張紀中導演的《西遊記》,播出前頻頻造勢,演出過其他版本的《西遊記》的演員(如黎耀祥等),亦比足面子幫手推劇。誰知不過是第二集播出,收視便狂瀉四點,更有觀眾言之鑿鑿說罷看。我在落筆前也曾經試圖去看一集新版《西遊記》,可惜未看完一半就關youtube投降。

這是製作質素的問題嗎?導演張紀中改編過不少金庸名著,其中包括2006年版的《神鵰俠侶》。TVB當年亦曾播放此劇,不止沒出現觀眾罷看的輿論,每集平均收視更達32點。姑勿論所謂的《魔戒》級製作班底質素如何,畢竟各花入各眼,但光看導演也算是品質保證。

有人說這體現中港矛盾、港人不想看大陸劇,這論點就更為無稽,既高估大眾的政治敏感度,又低估港人的理性。須知道八點半前乖乖坐在電視前的人,可能只是上班一日、精神疲勞的打工仔,或者是專注煲劇幾十年的家庭主婦,節目質素才是王道,還哪會分神想這套劇由什麼國家製作,而香港又與此國有何深仇大恨? 《環珠格格》在1999年於亞視播出,使亞視難得蓋過TVB的風頭,當時正是回歸後不久,怎不見得港人出於政治理由而罷看這套含有內地製作資本的劇集? 而近年內地劇集精品屢出,《蝸居》、《裸婚時代》等劇反映現實,取材大膽,在香港也曾成話題,證明劇集只要質素優良,去到哪兒也照樣收得。

可是,這依然無法改變我或某些跟我一樣想法的人——連看一集新版《西遊記》的意欲也沒有。

事實上,新版《西遊記》號稱製作認真,導演張紀中自言改編作品時,先務求忠於原著,問題是觀眾所想看的,到底是不是原著? 這一點對於一部改編作品而言,是否至關重要?

由港人最熟悉的張偉健版《西遊記》講起。劇中的孫悟空會講「yo使咩驚」、「噼啪你個隆丁洞」(據演員張偉健所言,此話改編自江蘇民謠),每次出場幾乎都會唸出長長的自我介紹,至今我仍能記得「花果山水簾洞美猴王齊天大聖孫悟空」,而看此劇時我不過是個小學生。豬八戒老是嘆息「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上句出自清朝史清溪的佚名詩,下句出自白居易的《長恨歌》,胡湊兩句詩便成了老豬的口頭禪,但從不見語文學者跳出來力數編劇班底如何「九唔搭八」、如何不合原著情理,亦不見有觀眾因為孫悟空說了原著不可能有的英文(yo)而發起罷看。

再上溯至九十年代中,周星馳電影版本的兩套《西遊記》。兩劇由香港電影的「神經刀」劉鎮偉操刀,偏離原著之程度近於一場狂歡節 : 唐僧能穿越埃及,煩得讓觀音也忍不住出手滅了他 ; 孫悟空本來不是、也不想成為孫悟空,他只是一個名叫至尊寶的山賊老大。

以忠於原著的角度去衡量這兩部作品,簡直是不知所云。然而,何以這些作品能成為不少觀眾心中的經典?或許,對於一部改編作品而言,忠於原著是次要,精要之處在於它能否對應一個時代的語境,或者說作品內在的符號能否被觀眾解碼並接受。張偉健版的《西遊記》將廣東話融鑄於原著中,又產生琅琅上口的新俗語,深入民心,即使未看過劇集也會聽得身邊人提起,它切合了普羅大眾的心理 : 簡單輕鬆得啖笑,市井味濃。

至於星爺版的兩套西遊,則能雅俗共賞——理論家或愛戲之人將之視為香港奇片,可以延伸不少討論問題 : 比如至尊寶與孫悟空是不是應分裂為兩個我? 當至尊寶已經成為孫悟空,他見到一個酷似往昔自己的人,跟酷似紫霞仙子的女子擁吻,其中的那人是至尊寶、是孫悟空,是第三個分身,抑或只是一個無關的路人? 類似問題可談一日也談不盡。至於只是抱著看笑片心態的觀眾,也能注目於至尊寶毆打菩提老祖或火燒褲襠的情節,消費著周星馳特有的無厘頭。

去年也因做功課的緣故看過《西遊降魔篇》。我看到這樣的一個故事 : 一再重複「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每個壞人背後也有可憐故事」等小孩子邏輯 ; 一個用兒歌降魔、不知說是天真可愛還是點極唔明的聖母唐僧 ; 一場媲美荷里活大片的特技盛宴。我認同它會是一套票房收得的娛樂電影,但再也挖不出比這更值得玩味的意義。

當張偉健版跟九十年代周星馳版本的西遊已成為我心中經典,在我再看西遊時,我所追求的不再是它貼近原著或否,而是在這個幾乎被言說數十遍的文本中,還能如何體現改編者的獨特風格以及耐入尋味的意思。當新版西遊無法滿足這一點時,一種審美疲勞促使我放棄。

聲言罷看新版西遊的觀眾中,到底有幾人看過此劇?令他們罷看西遊的原因,除了是造型、故事劇本或配音,還有沒有其他? 我不敢說,唯一敢推論的原因就是TVB那種傲慢成性的態度。新版《西遊記》重金購得,播出前下工夫宣傳,可以理解,然而播出後仍不顧網上輿論,在其八卦時事節目《東張西望》中花十多分鐘美言宣傳,只列出給予正評的網民意見,反複說 : 有《魔戒》班底參與製作、特技如何的美輪美奐、劇情如何的精彩萬分。

問題是,有《魔戒》班底又怎樣?如果我要看《魔戒》級的製作,為什麼我不直接去看《魔戒》,而要特意從《西遊記》中尋找《魔戒》的特技? 再用一個俗點的比喻,光顧燒臘店的人只想吃一碗簡單的叉雞飯,你卻端來一碟五星級酒店出品的叉雞飯,對我說這叉燒如何經過千錘百鍊燒烤出來,這雞是哪裡來的走地雞,這米又是如何的珍稀,但我所要的就只是一碗能吃得飽的叉雞飯。即使你那碟叉雞飯有多麼高貴的來歷,它不能打動我的食慾,就是不能,任你再花十日時間說服我,我也依然不想吃。

假如說新版《西遊記》最後真的收視大瀉,究其原因,不在於劇集本身質素,可能更多地來自TVB那種不可一世的、拒絕與觀眾溝通的態度 ——「因為我落重本買回這劇,因為這劇有顯赫的班底,因為此劇在大陸非常收得,所以它是精品。既然它是精品,你們也必會快樂地觀賞。」

港人在免費電視這一點基本上是無選擇的 : 一個是連被罷看的資格也沒有的亞視,另一個是至少還有四十六年江湖地位的TVB。後者不單沒有維持口碑、認真製作的誠意,劇集更良莠不齊,被高登網民歸納出百多條膠劇常用劇情,記憶猶新的有《叛逃》中關禮傑堪比武林高手的跳天台華麗特技。

在TVB的邏輯中,它一台獨大,諒你們也不會屈就自己去看亞視,所以無論它播放什麼劇、無論它的製作有多流水式,也一定會有人看。它的目的不是要每套劇集爆紅,它只需要穩定的收視。它膨脹的自信令它不相信愈來愈多觀眾其實只要曉得上網就有選擇權、其實在它播放《來自星星的你》之前便已把這劇看得滾瓜爛熟、其實它已由入屋入戶的人情味電視台變成一個漸被厭棄的祥林嫂。

網民怒插新版《西遊記》?不要緊,TVB有《東張西望》,在這裡TVB才是主場,在這裡大家信仰著 : 全香港的人均會愛上新版《西遊記》,以不負當日TVB重金買劇。但是,時移世易,若干年後批不諳新科技的、被TVB培養出慣性的忠實觀眾再也不能守在電視前,即便TVB再推出一百個像《東張西望》的維穩節目,也只會落得比今日更悲慘的下場 : 現在,《東張西望》網上版剪去宣傳新版《西遊記》的那節,媒體尚有報導,但到了那時,哪怕它不上載網上重溫版,也不會激起媒體的片言隻語。因為那時的TVB已經是一個自己友「圍威喂」的電視台,它有它快樂,你有你上網,如同兩個平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