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字可解作使人聽從或順從的意思,如何使人順從及收買人心向來是統治階層的一大難題。手段過份仁柔則部下恃寵生驕、驕橫跋扈;管治過於嚴苛則不得人心、難以達至互信及完善的從屬關係。要在世間尋找一套平衡及完美的馭人、服人之策,雖然頗為困難,但也並非遙不可及。
世間上有兩大利器最能折服他人,它們分別是「利益」及「恐懼」。「利益」者,可解作以實質回報去吸引他人順從,古代的在上位者經常打出「賞金千兩、官封萬戶侯」去籠絡敵人或招攬賢士,大概金錢、高官厚祿等就是常見的幾種利益去誘惑他人聽從己意。這種以利益為核心的服人之道看似雙羸,兩方都得到好處,但卻存在著極大的缺陷及漏洞:倘若他日統治一方提供的利益已不能再滿足被統治一方;抑或有其他競爭者提供更優厚的條件及利益,那原來聯繫著統治一方與被統治一方的關係及連結便會頃刻土崩瓦解,因為利益的吸引性已經被動搖及消失,失去其意義。
「恐懼」與「利益」截然不同,它強調的是以高壓手段去強制他人屈服。其大抵上以刑法、懲罰的方式出現,比較常見的方式有如以嚴刑峻法去控制下級,使其不敢存有異心,並折服於恐懼之下,中國歷史上明太祖朱元璋便把這種馭人之術演繹得出神入化。同樣地,以恐懼為主體的服人之道也頗多弊病,先不論以這種手法下折服的下級是否忠誠,就連工作效率也連帶降低,人在恐懼之下生存多會變得唯唯諾諾,人才也會變成庸才、奴才。當統治一方的勢力削弱或消失,被統治者或會反抗,把當日的恐懼發洩,秦亡的歷史,殷鑑不遠。
我們做人做事都強調「中庸之道」,那將其投放在服人之道可行嗎?答案是可以的。將「利益」及「恐懼」同時交織使用,高壓懷柔並重,可以互補雙方不足,發揮最大成果。利益及恐懼的關係就好比一拉一縱,當部下被利益所薰陶,變得膽大妄為、以下犯上時,適當的恐懼可以壓抑其膨脹。相反,部下被恐懼擠壓下怨氣頻生,一定的利益則可以舒緩不滿,維持彼此關係。滿清入關後的高壓懷柔統治手段好比利益與恐懼的交差使用,其成功把漢族馴服得貼結服服。
但是,在利益與恐懼並用之上,卻還存在著一股更高明及有效的服人之道。我所意者,即為「知遇之恩」。人是極度需要存在感的動物,尋求了解、明白、重視及賞識是人類其中一種欲望。能滿足這種情感需要,以人性化的善意去服人,其實是最有效的服人之道。其確保了下級的忠誠,下級必定會全力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謂「士為知己者死」,人,尤其是存在感低的人都甘願為明白及賞識自己的人獻身。在春秋戰國時期豫讓為了報答智伯知遇之恩,不惜冒死行刺趙襄子,其過程甚至在身上塗漆、吞木炭,令人動容。事實上,今天也有為數不少的在職人士寧願在中小企任職,縱然被挖角也不願轉到大公司上班。這種行為其實不難理解,全因這些中小企能滿足員工的情感需要。雖然這種服人之道成效最大,但也最難達成,因為人心終究是世上最難摸索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