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要說某人是哪個國家或地方的人時,會在國家英文名後加上不同的後綴詞(Suffix),香港城中著名十九才子陶傑在報章受訪時指「『ese』尾的名詞,一般是指一個民族」,事實又是否如此?翻查詞典,與地名複合使用構成名詞的,除了 Hongkonger 的 -er 及 Hong Kongese 的 -ese 外,還有構成 American 的 -an、British 的 -ish。以下介紹四個常見的國家名後綴詞:
-an
源自拉丁文 -anus, -ana, -anum,解「屬於」。羅馬人在拉丁文為 Romanus,在古法語中 -anua 後綴變化為 -ain(Romain),中古英語最初承襲了古法語後綴,但後來根據拉丁文變為 -an。通常 -an 直接加於英語新造詞或源自現代語的名詞後表示「屬於某個地方」,例如 American(屬於美國,美國人)、Indian(屬於印度,印度人)、Russian(屬於俄羅斯,俄羅斯人)。
-er
源自中古英語,置於名詞後表示「一個與(主名詞)有關的人」,後來表示特定的專業或職業,例如 Hatter(製帽者、帽商)、Lawyer(律師)、Singer(歌手)。將 -er 置於地名或國家名後是一個較近代的用法,表示「某地方的原住民或居民」,例如 Londoner、New Yorker 或 New Zealander。
-ese
源自拉丁語 -ensem 以構成形容詞,有「屬於、源自某地方」的意思。在英語中 -ese 通常置於源自羅馬語族的國家名後,例如 Chinese、Japanese、Maltese,亦可置於城鎮後,構成 Milanese、Viennese、Cantonese,但 -ese 絕不會置於英國城鎮後。這些形容詞亦可以作名詞用,指當地的語言、住民。
-ish
源自日耳曼語族的後綴詞,置於國家名後構成女性形容詞,例如 British、Scottish、Irish、Finnish。以 British 為例,如果要作名詞用,則通常後接眾數詞(例如 the British soldiers),以一整體考慮。
由此可見,-an, -er, -ese 三個後綴詞,均指「屬於某地方的人」,哪個時候用哪個後綴,則視主名詞的不同而定。陶傑指「『ese』尾的名詞,一般是指一個民族」實在不恰當,難道 Viennese(維也納人)、Milanese(米蘭人)是一個獨立的民族?更有趣的是英國人以 Hong Kongese 稱呼香港人的話,正是指那個地方並非英國城鎮。從 Hongkonger、Hong Kongese 兩個名詞收入詞典,便無限擴大想到香港人身份認同問題,顯得那些急於尋找身份認同的人內心徬徨。
即使加入上述幾個後綴詞能把國家名改變為形容詞或稱呼當地人的名詞,也不適用於所有國家,例如菲律賓,國家名是 Philippines,但當你說菲律賓人,卻是源自西班牙語的 Filipino,皆因自1571年起菲律賓成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足足超過 300 年;伊拉克 Iraq 的人則叫 Iraqi,這是阿拉伯文的稱呼;瑞士 Switzerland 的人則是源自法語 Suisse 的 Swiss……以上例子均可看出英語吸收了大量舶來詞,要是不肯定自己用得對不對,記住查詢值得信賴的詞典。
參考資料: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