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有位年輕女作者,寫了本波蘭的旅遊指南,圖文並茂介紹這個前共產東歐國家。書內所述之處,皆非走馬看花式旅行團常到之地,卻是作者與她波蘭丈夫親身留下足跡,深入了解而愛上的地方。
作者在一篇專訪說,她幾年前嫁了給波蘭丈夫,也愛上了這國度,但起初在波蘭生活時有不少不習慣的地方。例如,波蘭人親暱地稱呼女性,又會將字尾改成ka,她需要適應一段日子,才意識到別人稱呼自己。斯拉夫語文愛用親暱語,比如波蘭文的青蛙,正式叫zaba,但大多數人都愛叫成zabka,正是加上ka字尾的親暱叫法;又好像蜜蜂原稱pszczola,但不少人愛叫成pszczolka。親切的呼喚動物名字,人與自然仿佛成為一家,多麼溫馨而動人。香港的幾位女強人,假如都成為林鄭月ka、葉劉淑ka、陳淨ka, 也頓時少三分怒氣,多七分佻皮。
本人曾生活數年的英國,近年面對東歐移民擁入之問題,又以人口眾多的波蘭移民為甚。英國近年有不少人排斥移民,認為他們是「蝗蟲」,搶了本地人的工作。波蘭人有點像中國人,大多刻苦耐勞。在英國各地的商店咖啡廳快餐店,都總見到波蘭人的身影。幾個紮髮髻的高挑波蘭女孩,一口捲舌音的英文,使人想起嫁到英國王室的東歐公主。有次看見她們在倫敦的麥當勞請一群來自香港的年輕顧客重覆他們的選擇:究竟他們想要漢堡還是套餐?這幾名披頭亂髮的港男,英文口語水平欠佳,人家怎也聽不明白。
他們來了英國快半年也不惡補英文,可能剛剛下午才起床,然後上網只看香港娛樂新聞。結果英文說了半天也點不了餐,面前的金髮女孩苦笑了。這些港男此刻一定懊悔不已,為何當年在香港只愛電玩而不用心向學,今天失去了和金髮天使約會的機會。
英國的波蘭大學生,近年成立了「英國波蘭學生聯盟」,組織英國各地來自波蘭或波蘭裔的學生,組織活動,讓英國人了解到草根工人外的波蘭人及波蘭文化。這些活動多是和學術有關,他們邀請過波蘭幾位政要演講,包括在八十年代曾領導學生運動對抗波蘭共產政權,後來流亡英國,在牛津大學畢業的前波蘭外交部長斯科斯基,以及曾任波蘭總統十年,在2004年帶領波蘭加入歐盟的克什涅夫斯基。克氏是波蘭八九年民主化後最受歡迎的總統,1995年總統選舉,他擊敗了首任的華里沙。
在當屆電視辯論後,他向華里沙伸手示好,華氏卻冷漠的回應:「先生,我只能讓你握我的腳。」克氏在辯論的表現遠比華好,華卻連風度都失去。這令我想起一位表兄弟告訴我,他讀中學時,有位政府高官到他校演講,之後他跟這高官討論政策問題,可能說得有點激烈,這位比他年長三十年的高官竟拒絕和他握手,令師生嘩然。我看了這波蘭學生聯盟的網頁,製作認真,幹事合照令人想起五四時期中國留洋的讀書人。波蘭學生還少了分書獃子的味道,照片上的笑容又使人覺得他們動靜皆宜。
說回這本旅遊指南,我很希望旅遊只是前傳,日後還有歷史、政治、古典音樂篇。看著眼前斗大的麥當勞招牌,我想起那幾位紮髻的波蘭女孩,在倫敦的麥當勞,輕輕的呼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