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開心果之稱,一般人會叫佢做肥肥的沈殿霞,十年前今日因病離世。翌日AM730,以佢嘅招牌,一副戴了很多年的眼鏡,作為頭版,悼念這位為香港人帶來無數歡笑的藝人。
沈殿霞在粤語片時代已經出道,主要做女主角身邊的詼諧角色,負責惹事生非,烘托陳寶珠或蕭芳芳的明豔照人。無線電視開台,肥肥和粵劇名伶梁醒波很早便加入,成為皇牌節目《歡樂今宵》台柱,除了做主持,演趣劇,還和汪明荃、王愛明及張圓圓合組四朵金花,不時獻唱廣東話與歐西流行曲(Youtube 有片)。
對當年日頭猛做的香港人來說,晚上一家人圍著電視看《歡樂今宵》便是最大、最廉宜的娛樂。沈殿霞是佢地最經常看到的臉孔,佢嘅笑聲和笑臉又別具感染力,對只求輕鬆下的觀眾來説,這樣一個不標緻、不驚豔、無殺傷力的藝人,感覺很親近,內心萌生好感,十分自然。或許是這些緣故,加上與自己一起成長的時間因素,沈殿霞在香港觀眾心目中便奠下非一般明星的地位——不需仰望或膜拜,而是像家人一樣的名人。
但時代不同了,供不同年代觀眾集體欣賞的單一娛樂平台已不復再,明星的新陳代謝又那麼快,實在很難有一個藝人可以和香港人共度那麼久,讓記憶累積、沈/沉澱,感覺昇華,成為(文化)自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很容易得到其他人的呼應和共鳴(周星馳之後還有誰?)。
十年過去,沈殿霞後繼無人,香港的電視業持續走下坡,CCTVB到了今天,還重用鄭裕玲、汪明荃來壓場,靠曾志偉、陳百祥搞氣氛,本地電視台最輝煌的歲月恐怕不會再見到。取而代之是隨智能手機冒起,一個更多元、更零散、也更流轉得快的本土娛樂行業,一般人有更多機會出位或成名,但會被觀眾記一世的名字,恐怕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