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武俠

武俠

武俠

我第一本正式看的武俠小說是金庸的《連城訣》。為甚麼選它呢?因為它夠短。當年初中沒有現在的電子書,往圖書館借來,《連城訣》就只有一本書的份量。現在回想起來,這還是頗悶的一個故事,但當時第一次看武俠書,還是覺得津津有味。第二本我看的應該是《俠客行》,第三本好像是《雪山飛狐》,也是貪它們夠短。

小時候我家裡都不喜歡我看武俠小說,說會令人上癮。這倒也說得沒錯,會考前的那段日子我就在看《大唐雙龍傳》。其實,要說的更早,我第一次接觸武俠小說,是很小很小時在新報看連載的《尋秦記》。新報後來又連載了《大唐雙龍傳》、《多情劍客無情劍》等故事,我也有間斷的追看。後者是出版已久的名著,而也因為追看這個故事,令我開始接觸古龍的作品。以往的報紙充滿着濃厚的文學氣息,但近年來傳媒順應潮流,多以炒作新聞為主。新報今年宣告停刊,這報紙近幾年愈做愈沉,回想當年風光,倍覺唏噓。

金庸小說作為多年來武俠小說世界裡的主流正宗,風格大刀闊斧,對初接觸武俠故事的讀者來說,無疑是很合適的。金庸小說的故事絕大部份都追循着一套「育成」模式,武功平平的主人翁因特殊機遇獲授蓋世神功,慢慢苦練變成實力強橫的大人物,而鮮見有一出場便武功蓋世的主角色。《射鵰》和《神鵰》的郭靖楊過如此,《笑傲江湖》的令狐沖、《倚天》的張無忌、《飛狐外傳》的胡斐、《碧血劍》的袁承志也是如此。《天龍八部》的喬峰是個例外,但另外兩個主角段譽和虛竹均遁此道。要說風格比較例外的作品就《書劍恩仇錄》吧,故事開頭主人翁陳家洛早已成名。這故事乃金庸的第一本武俠小說,讀起來感覺爽朗,就一股遊俠味兒。

金庸的書中我最愛《鹿鼎記》,因為這故事說得寫實。主角韋小寶不諳武功,不學無術,就憑一點小聰明周旋於各大勢力之間,這也是現代社會中我們一輩小人物的活寫照吧。另外很喜歡的是《天龍八部》,我很喜愛它的人物描寫。喬峰是個悲劇人物,他的悲源自於他的執着,而他的性格最終害死了愛人,也害死了自己。慕容復也是衰執着,為了復國不惜一切」,「南慕容北喬峰」說到末其實是同一模子。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凡事看開一點,像虛竹段譽那樣,就是人生的勝利者。《射鵰》和《神鵰》我看來都沒甚麼特別感覺,第三部曲的《倚天》好一點。張無忌是一個非常寫實的人物,人不特別聰明,處理感情又優柔寡斷。我很多朋友都很愛《笑傲江湖》,大概每個人心裡都想當個自由自在的令狐沖。

金庸的故事我全都有看過,但也許因為本身我就是個離經叛道的人,慢慢的我覺得不對味兒。不是說金庸不好,只是他的風格太正經太正路。古龍,就是一個風格和金庸全然不同的故事家。若說金庸是小說界的郭靖,沉實莊重,大道敦厚,那古龍必然就是與他風格迴異的楊過,天馬行空,偏鋒輕狂,無跡可尋。

我前面說過,我第一套看的古龍小說是《多情劍客無情劍》,亦即「小李飛刀系列」。和金庸故事不同,古龍筆下的許多武俠人物一出場已經技藝非凡,《多情》中的李尋歡和阿飛,還有楚留香、陸小鳳、蕭十一郎等。金庸對自己小說中描寫的武打場面下過一番深刻鑽研,他對每一下拳腳,身體的每一寸脈絡穴位都非常了解。古龍寫的明顯沒有金庸那番資料充沛,然而他的文字充滿詩意,寫的武功非從科學出發,而是以精神和意念為主導。金庸寫武俠型似而大道,古龍寫武俠神會而飄渺,也沒有甚麼高低之分。

《劍客行》是我最愛的古龍小說,和一般的古龍主角人物不同,這故事的主角展白一開端武功平平,下了好一番苦功才幹出大事來。我喜愛這故事除了因為它的打鬥場面都寫得很緊凑,還有就是喜歡當中它描寫的無私武道精神。另外我比較喜歡的故事還有《名劍風流》和《浣花洗劍錄》,這兩部作品前中期都寫的很不錯,但就是有半點兒的爛尾,而這也是常常出現在許多古龍作品中的情況。古龍的許多大路作品如「楚留香系列」和「陸小鳳系列」我都不太喜歡,這種「人生勝利者系列」的風格我不太欣賞。「小李飛刀系列」和《絕代雙驕》好一點,前者刻劃人物做得細緻,阿飛辛狠,林仙兒浪毒,葉開樂天,傅紅雪淒滄﹔後者則向世人宣揚了一個道理,只靠小聰明,沒經過苦幹,是成不了大事的。古龍產量繁多,主要的作品我都看過,但還有幾個小故事到現在都沒有機會去看。

古龍卒於 1985 年,離世時才 47 歲。後有對聯「小李飛刀成絕響 人間不見楚留香」以紀念他的鴻文妙筆。

我常常認為,寫和歷史有關的武俠故事是非常因難的,因為明顯的你必須要有深厚的歷史知識去支撐你的寫作。古龍除了也許在「陸小鳳系列」的決戰前後裡有寫到些許關於皇室的情節,絕大部份時間他都對歷史政治避重就輕。金庸,當然是寫歷史的佼佼者,《射鵰》《神鵰》寫南宋與外敵的較勁,《天龍八部》寫大理又寫契丹遼國,《倚天屠龍記》寫元末群雄鬥爭,《鹿鼎記》更活切切是一個清代皇室官場故事。而除了金庸外,武林中還有另一位熱愛寫歷史的名家,他的名字叫黃易。

相信許多讀者認識黃易都源自於他兩部繪炙人口的作品 –《尋秦記》和《大唐雙龍傳》。我記得,當年的我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學生,中學上課時抽屜常常收着一本小說在看。不計算小時候在報紙上斷斷續續看的連載,整套《尋秦記》我都是在課堂上看完的。《尋秦記》可能是武俠史上第一部以「穿越」為題的名著,主角項少龍從現代穿越時光回到戰國時代,助秦嬴政一統六國。《尋秦記》成為了許多後繼網路「穿越」小說的階模,穿越故事現在發展得又多又濫,回想起《尋秦記》作為其中一個先驅,出版時已是廿餘年前。《大唐雙龍傳》是我看過所有武俠作品中最喜歡的一部。《大唐》當年全版六十三卷,描寫隋末唐初群雄爭霸武林逐鹿,地理足跡從嶺南到中原,由高麗至塞外,絕對是一部史詩式的巨著。故事人物眾多,當中描述的門閥、幫派、種族多不勝數。我常常覺得,一個故事能夠好好處理這樣龐大的資料份量,而又能夠做到情理通順,引人入勝,這種成就是非凡的。這也是為何許多我的朋友比較喜歡《尋秦記》,而我卻偏愛《大唐》。

黃易沿用許多傳統武俠小說的思路,構塑的人物如項少龍、寇仲、徐子陵等都是「從低做起」,由武功低微的凡夫俗子成長為武學巨匠。然而,黃易的文字卻一點也不傳統,也許,黃易的文學底子不及金庸和古龍這兩位武學名師,但他的文筆很通俗很現代夠 cool,描寫古代人物和現代人無異,英雄間肝膽相照就像描寫你和兄弟老死的交情一樣,兒女私情也是很摩登的風雅調笑。也許,這種 style 就很適合當代人的口味,讀起來有趣好玩。黃易的作品我看得不多,就只看過《尋秦記》和《大唐》兩部,《覆雨翻雲》還沒有機會看,現在出版連載着的「盛唐三部曲」是大唐的後續作,有一天連載完了我一定會看看。

武俠小說世界還中有一個奇怪人物,這人叫溫瑞安。他寫的故事緊湊剌激,令人忍不住不停的追看,然而可恨的是他寫的許多故事都只寫到一半,還未有結尾。

近年我看得最多的武俠作品就是温瑞安的「四大名捕系列」,這系列有許多篇幅,故事圍繞着無情、鐵手、追命和冷血四名捕快的經歷。無情雙腿殘廢,臉冷心慈﹔鐵手忠肝義膽,仁厚正直﹔追命嗜酒灑脫,玩世不恭﹔冷血孤兒出身,堅忍不拔,這四個人物性格遭遇迴異,但兄弟情深,在任務中合作無間。整個系列中,《震關東》、《會京師》和《逆水寒》都已經寫完,亦寫得很出色,《四大名捕鬥將軍》是描寫四大名捕年輕時代的故事,寫得很現代,用了許多新潮的文字和手法,可惜還沒有寫完。希望作者在有生之年能把它寫完吧,不要爛尾…… 不要爛尾……

說温瑞安奇怪,是因為他的文字辛辣偏鋒,又能貼近時代。他的「布衣神相系列」和「說英雄誰是英雄系列」我還未看過,要看的文字太多,時間又是太少。武俠世界廣大,名家輩出,要看遍主流作家的出品已是不易。梁羽生著有《白髮魔女傳》、《七劍下天山》等名作,但他的書我一本也沒有看過,有朋友看過說很悶,我也就沒有了興致。年少時讀白先勇寫他年青愛看還珠樓主,當中提及的《蜀山劍俠傳》我也沒有看過。喬靖夫現在寫着《武道狂之詩》,我間斷的看過幾章,有待它故事完結了才一次過讀。

武俠小說被拍作電視劇並非新鮮事,近年來更有不少作品被改編作電影、遊戲,甚至動畫。電視劇不用怎麼說,基本上所有大路作品都拍過﹔電影有例如當年王家衛的名作《東邪西毒》,徐克幾年前改編自《七劍下天山》的《七劍》,還有前些兒拍得支離破碎的《四大名捕》。遊戲《金庸群俠傳》的大名就不用我多提了。拍成動畫的則有《神鵰俠侶》。

武俠是一個奇妙的世界,它發生的時空離我們很遠,《尋秦記》的戰國時代,《四大名捕》的北宋,《書劍恩仇錄》的清朝,但彷彿,武俠的精神卻離我們很近。描寫包青天、展昭、五鼠等人軼事的清代名著《三俠五義》可能是第一本出現的武俠小說。但老實說,《三國演義》、《水滸傳》這些中國文學巨作又何嘗不能說是武俠小說的一個類兒呢?西方也有它的武俠作品,也許它們寫的不是九陰真經靈犀一指降龍十八掌,但它們也有自己描寫武士精神騎士風度的故事。《亞瑟王傳說》由歐洲的吟遊詩人撰寫,《撤克遜英雄傳》 (Ivanhoe) 描寫十字軍東征時期的騎士風情,《熙德之歌》 (El Cantar de Mio Çid) 刻劃西班牙騎士熙德對抗摩爾人的故事。由此可見,每一個時代,每一個地域,都有它的武俠。

武俠的出現,在於為弱勢而發聲,在於對抗不公義。武俠小說告訴大家,一隻小螻蟻經過苦幹也可以成就大事業。武俠的精神永垂不朽,因為每一個時代都需要武俠,都需要那一份盼望,盼望有一位英雄出現拯救萬民於水火,又或盼望卑微的自己終有一天就成為那一位英雄。武俠精神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而我相信,武俠小說也會有人不停的寫下去。

武俠故事總圍繞着武功秘笈心法發生。武功要練得高强不易,但「武俠」二字的靈魂並不在於「武」字,而在於「俠」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就是武俠的精神,也許,正也是人生的真義。

作者 Facebook 專頁 - Kenneth Ng 文字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