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圓方一間餐廳的吧檯,眼前一亮,遇上了本土派少爺麥啤,Young Master。啤酒味道偏淡,卻新鮮香甜,一試難忘,不亞於外國啤酒。
極具老香港風味的TAP
打開臉書,發現Young Master每到周末,都會在位於鴨脷洲的自家啤酒工場,舉行beer tour和tasting。於是周末拜訪了少爺麥啤,想要知道他們釀造手工啤酒背後的故事。
走進啤酒工場,十多人正在beer tasting,了解各種啤酒花的分別。店員阿劻友善地走過來,細心解釋釀造手工啤酒的過程和心得。由於本土沒有製作啤酒的原材料,小麥、大麥和啤酒花都要從德國、美國等地挑選回來。唯一用上的,是本地水。奈何香港水質跟外地不同,不能跟隨外國傳統的釀酒方法,唯有自行研究配方,不然味道就會不一樣。
啤酒花(右)為啤酒帶來香味,但香港沒有出產,唯有從外地輸入壓縮版本
少爺麥啤老闆回到工場,出乎意料,竟然是印度人,而且非常健談,跟我們分享他的創業經歷。Rohit Dugar原來是三年半前才來到香港,最初任職高盛銀行的執行總裁。平時喜歡在家釀製啤酒的 Rohit,來港後,驚覺香港原來沒有優秀的本地啤酒。對他來說,啤酒理應新鮮。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應該要有自家出品、新鮮獨特的啤酒。於是他毅然放棄高薪厚職,成了本地啤酒業的始祖。
啤酒工場設於鴨脷洲一棟工業大廈
事實上,香港人對紅酒、白酒的要求很高,但對精品啤酒的認識和追求,僅屬於業餘水平。在美國、比利時等國家,一間酒吧一般也有10-20個TAP,反觀在香港,酒吧裡啤酒的選擇卻寥寥可數。
「釀製啤酒,我比較喜歡美國那種,重創作多嘗試的概念。只有不斷嘗試和實驗,我們才能找到屬於本地的啤酒文化。」而事實上,Rohit 和來自德國的啤酒釀製師,去年就嘗試用陳皮、薑黃、菊花等本地材料,創造了蘊含本土特色的啤酒。不過,Rohit 不會為了本土標籤,而盲目加入本地元素。他最著緊的,還是啤酒的質素,原材料與啤酒是否配合。在眾多本地食物中,Rohit 覺得煲仔飯最配合他們的啤酒,Hong Kong Black。
正在beer tasting的參觀者,每人有5杯新鮮釀製的生啤
雖然來港時間不算長,但 Rohit 慨嘆昔日香港的本土文化,已隨同製造業,離開了香港。他覺得,現在香港需要的,不是大型製造業,反而是小型的創意工業,專門研製重質不重量、富藝術性的產物。可惜,似乎政府還未能看到這發展前景。事實上,Young Master 當初想在工場選址上,也遇到了不少困難,畢竟在香港,適合的選擇並不多。
少爺麥啤,概念來自舊香港電影《工廠少爺》。故事小東主隱藏身份,以見習技工加入工廠工作,由低學起。小東主原本玩世不恭,到了電影的結尾,卻認真起來,用心打理工廠。Young Master,正正是喜歡這種舊香港情懷,同時又突顯了他們對釀酒,既認真又具玩味創意的態度。
許多香港人在數年前,對啤酒的認識,還只限於如嘉士伯等量產啤酒品牌。但其實,每一種精品啤酒,都各有自己的性格,適合在不同的心情享受。筆者期待愈來愈多有心人,加入本土啤酒派,為香港人帶來更多選擇和樂趣。
少爺麥啤的老闆,與他閒談了半小時,欣賞他創業的概念和勇氣
Young Master 少爺麥啤
網誌: http://www.youngmasterales.com/
哪裡喝:TAP – The Ale Project(旺角)RoundHouse Taproom (中環)
如何參觀:逢周末下午,無須預約,費用100元,可享用5款是日Young Master生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