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有一種神話叫「港劇」:無線、亞視前創作部主管陳翹英訪談之二

有一種神話叫「港劇」:無線、亞視前創作部主管陳翹英訪談之二

揭開《輪流傳》腰軌真相

八十年代無線與麗的(82年改名亞視)仍然競爭激烈,雖然無線多套劇集收視報捷,但麗的收視亦不弱,當年麗的三雄麥當雄、李兆熊及屠用雄,炮製不少好口碑的劇集如《鱷魚涙》、《變色龍》、《浮生六刧》等,還有自創武俠劇《天蠶變》,《大地恩情》更為麗的打了一場勝仗,令無線史無前例腰斬《輪流傳》。

《輪流傳》在播出中途被腰斬,外界一直有很多傳聞。當時的編審陳翹英,原來也是《輪流傳》的編審,甘國亮則是監製。他憶述甘生的創作很有獨特風格,尤記得他帶著兩個編劇包括李茜一起參與,但度完劇本、寫完第一集後,甘生全部改掉,因為很難有人捉到他的風格,最後他們只是掛名。

陳翹英婉惜《輪流傳》被腰斬,其實這套劇劇本很好,但行得太早,觀眾未能接受不太煽情的劇情。盤古初開最早是恩情煽情、橋段比較直接的劇集,此劇太subtle,這是甘生的風格。誰知友台播出《大地恩情》,那劇呼天搶地煽情橋段,描述人與大自然鬥爭,加上主題曲很好,完全符合觀眾口味,不少人轉台看此劇,但都是接近三成收視率,沒外界所說那麼誇張。其實《輪流轉》收視也高(甘國亮曾在訪問說46 點),但Sales 部門不容許,因為他們誇下海口,無線收視100%,連少25年%也不行。當時已經沒辦法交代,如何收廣告費,隨即腰斬這套劇。記得當時劇本寫到15至20集,存貨得5集,但無線立即改拍《千王之王》,此劇劇本還沒有,便開廠拍攝,大台集全台之力,真是無所不能。他慨嘆現在的電視劇不打收視戰,因為普遍很低(過30 點已經慶功),還要要連網上跨平台收視一起計算。

亞視如何定位打收視戰

陳翹英在1987年至1997年轉到亞視任職製作總監,他表示當年很開心,大家同心挑戰大衛,做管理層是要激發員工的虛榮心,他們會自動工作,全亞視的人都有此心態。當年要多謝老闆李寶安,他也是零budget ,當時劇集超支,但交到成績,全靠這位老闆支持。其實做account 的人很均真,誰人做到便有資源,沒有所謂派系,他們的劇集達到13點收視,已經可以交差。

至於亞視如何打策略戰,陳翹英特別提出電視劇《勝者為王》,因為當年很成功,結局收視有23點。他認為這套劇成功,首先要懂得定位,大台不會拍賭片,他拍可樂你便拍七喜,千萬不要相似。亞視做另類觀眾,因為要三成收視,後來他們推出資訊節目《今日睇真D》,也有很好收視。他笑說亞視又叫「英雄塚」,很多人都入過,誰個好武功便到亞視,但也會有人犧牲,原來TVB ( 無線)是牢不可破,它跟香港人生活已經融在一起。雖然現在是TVB 最脆弱的時候,但可惜沒有其他台可以跟他競爭。

港劇走下坡的原因

香港電視劇曾經執亞洲牛耳,《上海灘》可以賣埠至韓國,但現在已被亞洲其他地方趕上,除了大陸劇,日韓和泰國電視劇也很好看,港劇已經日漸褪色。陳翹英回想當年TVB曾經燦爛光煇,他記得第一天返工,開心得像小鳥,因為很光榮,現在剛好相反。他分析說,做電視要有遠景,要做到product(作品),不是買左個殼,看何時賣出去。像美國的網上串流平台Netflix ,它因為做到product,所以扭轉形勢,大家付費收看,但香港的電視台,只是在拍量,電視節目做不到product,只是講數量。如果沒700小時節目便生存不了,電視其實是要創造人才。如要拍700小時,不會全部是好貨,美劇拍幾年才13集,現在是打product戰,不是打量戰。

現在香港電視模式,仍然是路徑依循,以前無線成功樣式是路徑依循是靠賣録影帶,但未來的電視戰爭,是打product。全世界電視也是這樣做,惟獨大台不是,還是在做量,為録影廠而拍,好不好也要拍,所以做不了Netflix 。Netflix 是做product,一年有5部好劇已經成功,但大台一直路徑依循,沒有人能改變它,除非有新興力量如Viutv 或開電視,又或者網上的電視,只有product 才能夠打倒大台,做優質劇才會勝出,相信網劇是未來的新力量。

簡介:陳翹英有「香港第一編劇」的稱號,曾參與無線經典電視劇《上海灘》、《楚留香》、《輪流傳》及《83 射雕英雄傳》的編劇及編審工作,曾出任無線創作主任、亞視製作總監及德寶電影公司創作總監。2002年開始到中國大陸創作電視劇包括《霍元甲》等,近期為Viutv 新劇《理想國》監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