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較宏(空)大(洞)的《第二人生》之後,五月天把新專輯的內容「收了回來」,他們的《自傳》顧名思義就是回顧自己、檢視自己,於內裡的一些歌曲中,反復地自問有否變了初心、有否忘記了自己從前的信仰。當青春已成過去,連「後青春」都早早唱完了,他們像汪峰的提問總甩不掉「夢想」字眼的「堅持」一樣,仍要執意地維持「熱血」、仍要執意地回頭望「我」在何方;五位已過或接近四十歲的團員,趁著這切入的角度(「自傳」),又可以再一次地對他們音樂中,總離不開的關鍵詞語——青春,盡情地歌頌和懷緬一番了。
《自傳》的「回望」意味,致使阿信的歌詞也少了華麗的修飾,顯得更直白、「樸素」、甚至有點「回到校園」的感覺(校園Band作品常會有的勵志歌詞風格)。激情的《成名在望》,寫到五月天成長的不同階段,像用生命所熬成,有血有肉,讓樂迷即使只讀著詞,也足可以感動到熱淚盈眶!而阿信在此張專輯之中,用了較多的類似「汪峰式」的詞彙——人生、憂傷、自由、飛翔……這很容易會令作品內容變得空泛,或趨向於模式化,但《自傳》內的很多歌諸如《成名在望》那般,能結合到五月天的真實經歷,和樂迷之回憶(將個體的感受擴散至集體的共鳴);因此,於寫得有些郭敬明般矯情的《如果我們不曾相遇》之後,後面的多首歌曲字句都不只流於虛無的口號,而是留著情感的溫度,或有時顯出他們更從容的心態。比較精彩的《人生有限公司》,活生生地說出我們的現實,它的歌詞依然平易近人可構思出色,使到容易落入窠臼的題材,能夠少了一點說教的味道。
火力全開的《自傳》,像打了雞血一樣,在不少的曲目中都有著頗為高漲的狀態,連阿信之vocal也高音到產生刺耳的感覺。搖滾歌劇般的《成名在望》,令我們想起了Queen 的《Bohemian Rhapsody》,它比起普通Pop Rock的音樂結構更加複雜或豐富,情緒是一級級地遞進,亦對應了五團不斷上昇的音樂奮鬥史;而於過門的結他solo後,官大為彈奏的琴音忽然改變了歌曲的前進方向,帶來了轉折的效果,這好比他們要閘住自己「再這樣下去會不如當初想象」的趨勢,有脫去舊軀殼、再走回光芒的音樂構思。另首《少年他的奇幻漂流》也是高昂非常、大氣得讓人窒息,其副歌弦樂加搖滾的氣吞山河、排山倒海,像極荷里活猛片的壯觀場景,然而歌曲尾段的恢復平靜,又如人生經歷過風浪或起跌後的釋然,五團以流行曲常會出現的留空、回鉤橋段,促發了聽眾更進一步的省思。
送給五月天自己和樂迷的《自傳》,當然不乏令人熟悉的音樂元素,和對過往作品能進行連接的內容。《好好(想把你寫成一首歌)》延續了他們的「溫柔」與純情,也教我回憶起五團與梁靜茹一起在滾石唱片的黃金歲月;同樣瀰漫著「滾石」氣味的《頑固》(能聯想到滾石唱片一系列俱正能量的作品),仿佛是《倔強》的下集,卻將歌曲的主體「我」,換成了「你」(其實這個「你」就是代表著以前的自己);它的音樂縱使光明勵志,但比血氣方剛的《倔強》又多了些「已成熟、已看透世事」的feel,其中在2分55秒的結他演奏是歌曲之亮點,並提昇了《頑固》內的「人生演化」之意味,起到了畫龍點睛般的作用。而《後來的我們》則是五月天「虐心四部曲」的完結篇(另外三首是《溫柔》、《突然好想你》和《我不願讓你一個人》),其下重藥力、大面積地使用弦樂的編曲,如對殘酷現實大哭一場,增加了「虐心」程度;值得留意是阿信的歌詞,竟有意地淺白、去「詩化」,並用較普通、較易套入的「了」字做韻腳,但我估計是他希望通過這「平實」來傳達出誠實,或更好地貼近普羅大眾的內心。
專輯《自傳》進入到強調節奏時段的《派對動物》,可以於演唱會上連著《離開地球表面》一起唱;風和日麗的《最好的一天》,又想起了從前青澀的、無負擔的五月天。而感人的《終於結束的起點》,亦能夠對接到2001年的《相信》或「相信音樂」的梗(「還記不記得我和你,最初的相信」);它的前奏、過門、outro部分你再去聽,會發現其實是五月天沿用回自己十多年前《讓我照顧你》的旋律。還有重坐上「時光機」的《任意門》,回到了當年的二樓前座、士林邊緣小店、信義路校園和五月天正式在此成軍的七號公園(即大安森林公園,野台開唱的舉辦地),其編曲有擅長做流行搖滾的陶山(Skot Suyama)加盟,洋溢著年少無悔、勇往直前般的音樂氣氛,連那段貫穿前中後的,能增加歌曲青春氣息的La…la…la,也讓人可以直接跳到去,謝和弦剛出道時所推出的,朝氣蓬勃的《過來人》(恰好陶山亦有跟謝和弦合作過)。
五月天的《自傳》,是一張很煽情的專輯,特別是第十一首《終於結束的起點》,即使坦然地笑著也同時帶著淚,掩蓋不到它本質上充滿的傷感和告別味。而遙望《如煙》的《轉眼》,仿似將人生看透(「念念不忘,還是得放開雙掌」/「浪花會淘盡,所有的幻象」),甚至Verse部分綿延、柔和的琴音彈奏,亦烘托著這隨風、由它吧的思想;可當副歌編曲的加重,團員睡醒般的樂器能量飽滿地齊鳴,情感的濃度也加重,從而更能強調出他們對美好回憶的依戀。《轉眼》作為五月天最俱內省性特質的作品之一,沉澱了不少的東西,它既放手又有不捨的感覺,令人聽完之後百般滋味在心頭。
《自傳》在將近尾段的構思,是到了叫「終於」的車站亦是來到了自己剛出發時的地方(《終於結束的起點》),而《任意門》承接了這倒帶至原點、當初的想法,也好像是臨別之前的一次再回望;《轉眼》唱到了「我」的離開,令人有一刻懷疑五月天會不會再有全新的專輯面世;Encore的《你說那C和弦就是…》,如上張的《T1 21 31 21》一樣,重溫了「那些年」的片段,又保留著一顆赤子之心(留意它其實是可以跟第一首《如果我們不曾相遇》流暢地連接,令專輯形成了一個循環)。經歷重重磨練的五月天,想用《自傳》來表達自己就像鳳凰涅槃般,從死灰中更生(跟《第二人生》的概念其實頗相似),而阿信於《轉眼》唱到的自由飛翔,就是帶出了這意象,並通過最後重現的鋼琴彈奏,為他們的(音樂)生命再燃亮起能昇華的火光。
長達59分59秒的《自傳》,特意空了一秒或一首歌(《What's your story?》)給歌迷,由此更突出了專輯不單是在說五月天的故事,也是在說我們每個人的故事(樂迷可以透過他們的歌曲回憶起自己的當年事)。而這共鳴的獲得,是基於音樂上的「親切感」,《自傳》並沒有刻意去「挑戰」大家,仍是帶著頗熟悉的五月天風格;但從另一角度看,此「熟悉的風格」又制約著他們,或反映出他們的難去創新。當一個人漸變得衰老,就會喜歡懷舊、喜歡回憶以往,希望五月天若出得到下一張專輯的話,可以不止回顧、大步向前,於音樂上,能夠真正地再青春多一次。
首選:轉眼
評分:7.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