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人如何生五個?](/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圖片來自互聯網
小時候,家計會強調「兩個夠晒數」,小學時期,同輩同學中,特別「水上人」(其實不知道哪些才是水上人,只是聽大人說的)家中小孩普遍較多,人生遇過最多兄弟姐妹的同學,好像是九兄弟姐妹,一家三四個孩子算是平常。
後來,每個家庭的小孩數目開始減少,到身邊朋友成家,大多數是一個起兩個止。有朋友直言:「養並不難,有政府有綜援一定不會讓孩子餓死。但是把孩子教好才困難,教得不好,害了他一生。寧願只要一個,把最好的全都給一個就好了。」
先不說N年前養一 個要四百萬的數字好了,用現在的社會狀況來說,生五個,除了豪門,大概只有新移民(沒有歧視意思,只是觀察所見)。
要生五個,首先要有結婚對象。
香港人奴隸獸的工作模式,莫說是認識男女朋友,即使回家吃頓飯,有時也是奢侈。其他行業所知有限,對於教育服務業來說,單身女老師數目眾多,時有聽聞。理論上,上班時間八點到四點半,有的學校會寫明五點,這個「四點半」或「五點」是最早可以離開學校的時間,不代表一定可以準時離開。
學校總把課表排得密密的,例如一天七節課,老師的課表大約有五到六節要上課,還未計當值、課外活動、開會等等。需知道,課是要「預備」的,功課是要「批改」的,家長電話是要「回覆」的⋯⋯還要看學校不成文的風氣,有的學校,大概五點左右教職員走了大部份(而當中又以長約的佔大多數),合約的多半捱生捱死⋯⋯遇上盛行「遲走」的學校,七點離開學校可能已經算是「早」了!
並不是人人都能找離家近的工作地點,聽過將軍澳返荃灣、上水返灣仔等等,七點離開學校,交通時間一小時。回到家八點。回家後,還是繼續備課、製作筆記、批改作業等等,大約到十二點左右,又需要上床休息。星期六得帶課外活動或義工活動⋯⋯星期日?還是埋首備課、工作紙、批改⋯⋯
哪來時間去談戀愛?
這種奴隸獸的生活,我絕對相信存在於各行各業,有從事會計的舊生說,每天OT到凌晨一兩點很正常!還有許多數不清的行業⋯⋯
即使幸運找到對像結婚好了,住的問題呢?
現在的樓價,誰買得起?排公屋?排到大荒地老還未排到。
如果好運,假設夫婦共同收入為三萬,租間像樣的房子差不多要一萬,餘下兩萬還要給雙方父母作家用,然後還要水、電、媒、上網、手機月費,還有貴得離譜的交通費。要OT即是沒有時間及體力去買菜煮飯,外出吃飯,快餐店也普普通通也要三四十元一餐⋯⋯計下去還能餘下多少?更別提現今香港並不是人人能有這樣的收入,許多家庭總收入要比這個數字低很多,但租一間一百呎的劏房已經要四五千,還能如何養五個孩子呢?
如何在這樣的工作時間、收入的條件下,教養五個孩子?在FB不停有合約教師問有沒有產假,有的擔心懷孕變成未能續約因素之一。
孩子長大,又要爭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學額。有同事誇張到一知道懷孕就預備要搬家,為的是讓孩子將來能在較多好學校的校網。
除了正規學校之外,又要培養孩子十八般武藝,學鋼琴、芭蕾舞、游水等等,都要花錢,還有N科補習未計算在內。
只看父母的時間和經濟能力,有哪個家庭能夠「生五個」?
而且,這個香港變得不再是我們熟悉的香港了。價值觀、道德操守的扭曲,更是讓人不敢輕易有下一代。
自來水可以含鉛、暗角七警不了了之、胸部是攻擊武器、小學老師、校長可以為了「校譽」妄顧學生生命安全⋯⋯還有許許多多千奇百怪的「新鮮事」,衝擊我們的價值觀。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如何「生五個」?
後記:
許多認為「生五個」是陰謀論,變成「政府在鼓勵香港人生育一事做了功夫」,只是香港人生育率低,影響勞動人口結構,便又大條道理放寬國內同胞移民到香港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