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都不是正常人

我們都不是正常人

看畢「一念無明」,心頭覺得重重,由出口走到商場,還是忍不住躲到牆角好好地哭一場。

如果說「一念無明」在提醒大家應關注精神病患者或不應歧視他們,恐怕未能突顯它的獨特性及給予觀眾的化學作用。電影的確是把「因」呈現在眼前,但我看到的是,電影在呼喊 - 身為「正常人」應作出行動去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疏離。

我是指對身邊親人的疏離。

影片敘述了各主角背後的困難和矛盾︰媽媽婉蓉嫁給大海後第一天便發現是錯,一直埋怨到老年。身為觀眾的我不禁想︰你為什麼不想清楚? 為什麼不告訴他然後好好商量?爸爸大海意識到老婆對他不滿,選擇逃避,心想是為太太好,免她生氣。相信很多觀眾心裡暗罵︰為什麼不早早梳理她的怨憤?男主角亞東的未婚妻建議他把年老母親送進老人院,換來亞東一記耳光。觀眾一定在埋怨她的不仁︰為什麼不先瞭解他的想法與他商量?鄰居余師奶把「唔讀書就無用」天天掛在口邊,連兒子也被悶著。觀眾也會替這小朋友抱不平︰拍為什麼不好好與兒子傾談?問他希望將來如何?

聽到大海說︰「要做一個仆街好容易,只要什麼都不關自己的事,什麼都不理就得了 ...」我流下眼淚,心中噗通噗通地跳,電影就是在喚醒我,去關心我身邊的「正常人」,去把他們當「人」來看待。

我是指對身邊親人的疏離。

身為觀眾的每一個,是否都在一廂情願地活著,從來沒有意識去瞭解身邊人的內心?其實就連所謂「正常人」,不也就是個「仆街」,往往忽視身邊人的感受,以致無法與人好好溝通理解。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正常人。

不知是否香港人會更自我,急速的生活節奏令大家每分每秒都為身外事在忙,忙家務忙打機忙找工作忙買屋,鮮有閒下來的時間去感覺生活,去感覺身邊人的感覺。空間只足夠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連最親近的人也沒有好好溝通理解。做父母的沒把子女當成有血有肉有思想的個體,硬把自己的一套「好」要他們照單全收,子女成績不理想時,也沒想他過們也會傷心,更加不會想到要處理子女的情緒;做丈夫的沒去想在家中做家務的妻子在每天在生活上的空虛和勞心力;做子女的沒法想像做爸爸的每天都在受氣。套用大海的一句對白︰「我們都是一個仆街」。

久而久之,連自己心裡的感受都鎖起來,表面上好像沒事發生一樣,大部份人都不懂表達情緒,亦不主動關心別人的情緒,成年人也沒有向下一代以身作則,示範如何表達情緒,家中甚至沒有容納情緒的空間,以致同床異夢,親人變作仇人。在所謂「正常的生活」裡,面對「正常的人」時,我們是否已經是不正常?

「凡事都沒有太遲」,這句對白,也是我在這電影中「聽」見的信息。

一個擁抱、一句問候,往往都可以扭轉局勢,是乎我們是否有空間去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