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慢‧觀影筆記:《抖室》與悲劇根源

慢‧觀影筆記:《抖室》與悲劇根源

《抖室(Room)》的故事是一個悲劇,但悲劇的場所並不是那狹隘的房間。

電影要針對的悲劇不單是女主角(Brie Larson飾)被綁架及囚禁多年的本身,更指向數個被囚禁本身更複雜難解的悲劇-女主角在囚室裡的空白讓她在自由空間感到孤獨、她的父親無法接受她因姦成孕的兒子Jack(Jacob Tremblay飾)、不懂得教導兒子接受新世界(現實)、不懂面對及回應社會對她的質疑。被軟禁的痛苦不足為外人道,但女主角與Jack總算堅強地生活並拼命逃走,反而逃出而後才走上自毁之路,可見她在「抖室」外所受的痛苦更磨人。 也許,悲劇之根源並非事情的本身,而是人類(尤其無關係的人)看待悲劇的態度。

女主角最後從Jack身上找到心靈的出路,但Jack的堅強又是怎麼一回事?Jack在狹隘的囚室長大,沒有被紛雜社會影響的機會,而他唯一與真實社會接觸的機會就是一個古舊的電視(但他以為節目內容不是真實世界)。因此,他會有不少古怪的生活習慣(與傢俱說早晨)、情緒起伏較大,而且長髮帶出的形象也較中性。女主角逃出囚室後,即使Jack漸漸融入社會,但他仍然保留着囚室心態,倒是女主角漸漸被社會價值觀所影響,處理不了大量突如其來的轉變,例如女主角剛離開囚室時可以堅強地面對父親不接納Jack,但後來卻應付不了電視女主持的問題。女主角在電影中呈現的焦慮來自社會價值觀,而Jack則保持着原始的心,即使他學習融入社會後仍然擁有人類社會裡最簡單的情感與精神,例如跟鄰家男孩的友誼與將長髮送給媽媽的施贈精神(基於感情),並不受社會價值觀影響。最悲哀的是,社會的介入讓女主角與兒子開始疏離,女主角在新生活裡對Jack的態度與在囚室內形成強烈對比,甚至丟下他自殺,但Jack對母親的依賴卻始終不變。

在社會介入囚室之前,Jack的世界是完整,他的「海洋」是水池、「大樹」是盆栽,跟傢俱說早晨與再見,我們認為這個「Room」是「囚室」,因為我們的視覺已經被社會影響,而忽略了Jack世界的完整。從這個角度看,社會的無限開放不一定完整,亦不一定能夠帶來幸福。社會的意識霸權在於假定「開放」社會裡的價值為完整,然後向地球上所有人推廣,我們容不下與自己不同的人(女主角父親不接受Jack)、對與自己不同的人產生沒有同情心的好奇(傳媒帶來困擾的追訪)、盡量將對方與自己擁護的價值觀統合(主持在訪問中追問「生父」問題)、對與自己不同的人顯得冷酷無情(例如救出Jack的男警員)。擺脫社會介入重新開始,其實是擺脫這種價值觀霸權,建立真正屬於自己的完整世界。女主角自殺後重新開始,Jack送的長髮成為她的力量,她從Jack身上找回原始但完整的世界,然後兩個人一起面對的一切都是新奇有趣的。

電影的首尾呼應很完美,Jack貫徹在囚室跟傢俱說早安的習慣,回到久違的囚室跟傢俱說再見。女主角原本萬般不願,最終還是跟Jack回到囚室,Jack在跟傢俱一一告別後,女主角也輕聲跟囚室說再見。對Jack來說,囚室不是陰影的童年,而只是一個人生的一個階段。他能夠有這種冷靜的告別式,因為完整世界不受外間的判斷影響。

"It can't really be Room if door's open",女主角問他要不要將門關上,Jack說不用,然後向囚室裡殘破的傢俱道別,這總結了他對囚室的中性看法。真正的Move on不是要忘記過去,而是擺脫不恰當的干預,放下社會主導的思考秩序,完完整整地將過去總結成一個階段,然後昂然邁向新階段。打開這個缺口,光線走進心扉,Room就不再是Room。

看迄《卡露的情人(Carol)》,認為Cate Blanchett有奪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實力,最後奬項旁落,Brie Larson奪得。抱着了解為何Brie Larson可以擊敗Blanchett的心情走進戲院,雖然她們演的角色類型很不同,但我覺得前者奪的確有說服力。Larson在室內室外也能夠演出不同層次的歇斯底里,並完美地配合着演她兒子的Jacob Tremblay,演活了一個與觀眾生活體驗有距離的角色,並不容易。有不少人說Jacob Tremblay演得比Brie Larson更好,我覺得這種比較不太公道。我覺得導演處理Tremblay的鏡頭很細緻用心,例如很少要求他在同一個鏡頭內演出較戲劇化的情緒轉變,而且他的感染力與身邊的演員不無關係,他與Brie Larson 的對手戲甚有張力,但我們都傾向將功勞送給Trembly。當然不是說他演得不出色,但我認為他的出色同時是整個團隊的功勞。看Tremblay,我想到《單車竊賊(Bicycle Thieves )》裡的兒子,據說男主角與其兒子都不是專業演員,卻可以拍出細緻的感情(尤其是最後一幕),創作團隊功不可沒。

我走入戲院時,其實完全不知道《抖室》是怎樣的一部電影,甚至不知道是談綁架與軟禁的電影。正因為我對電影的無知,電影開始時的十分鐘拍得非常好,由一個輕鬆愉快的氣氛突然急轉直下的描述Old Nick出現的神秘與緊張。如果我有讀過故事簡介,大概我就沒有機會充份享受導演的這個鋪排。也許,我們因為太害怕浪費時間,於是我們要讀遍所有電影介絕甚至評分才會購票走入戲院,結果我們經常有不現實的期望,所以容易失望,而導演也較難送觀眾驚喜。欣賞藝術跟藝術創作一樣需要大膽的探索、不怕浪費時才能有收穫。我們被商業模式寵壞了,於是於是看電影容易,享受電影變得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