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很喜歡日本電影,由小津安二郎到是枝裕和、原節子到安藤櫻,每部電影與演員都有自己的節奏,很有性格。有性格未必討好,小津的電影節奏徐徐的,很多畫面構圖有如still life 的畫作,他不急於呈現,有自己的步伐,對於受蒙太奇寵壞的觀眾來說很難受,要習慣緩慢才能真正品嚐佳釀。要欣賞這類日本電影要活在作品的節奏,否則只會感到鬱悶。
另外,日本電影之妙在於繼承日本文化之純粹,處處展露對專心致志做好一件事的堅持。我喜歡的日本電影往往只抓住一個主題或訊息,牢牢的抓住,然後將故事說好。《日日是好日》就是這麼一部好電影。
《日日是好日》不複雜,說茶道,講人生。故事由主角的十二歲說起,講述她二十歲開始學習茶道二十多年來的變化。她的人生多變,但學茶的地方卻十年如一日—樹木希林飾演的茶道老師不變,學茶的態度也永遠是不絲不苟。大多數香港人不懂茶道,《日》教授茶道的片段很可能是我們的初體驗。雖然中國文化裡的儀式甚多,但茶道儀式的複雜程度卻仍能讓我驚訝。複雜的儀式有意義嗎﹖我不禁這樣想,但主角與她的表姐在學茶道之初就直接替我問了老師,只是老師不想回答,只要她們做好形式。儀式有意義嗎﹖茶道老師認為這問題沒有意義。
對技藝的專注如禪,茶道之艱澀不在於動作與儀式而在於道。主角學茶道二十多載,既學技,也學道,電影之妙在於能夠將最抽象的「道」講好。電影看下去,我對茶道的複雜儀式不再抗拒,對形式主義的批評被電影所展示的茶道之美所折服。學好茶道,先要將動作練好,讓身體習慣而不是憑思考,動作才可以流水行雲。將身體與動作合而為一,才可以做到專注,要專注才可留意到弄茶過程的種種細節,例如主角中途開始聽出熱水與冷水的聲音有別。
道不只在於茶,茶道之種種與大自然有連繫,了解茶道之細節就是了解自然;自然之變化如人生,了解自然也就了解人生。茶道,也是人生之道。電影由茶道課室裡的掛畫切入,配合學茶的四季變化,將茶道、大自然、時間與人生慢慢融合。在主角學茶道的二十多年間,她也經歷了人生的高低起跌,人生不易,茶道有沒有讓她在顛撲的人生好過,但一路走來,茶道送她只屬於她的重要體會與人生。
近年香港人很喜歡批評一些儀式或示威「行禮如儀」,但我們有真正感受到那麼儀式的意義嗎?不是說我們不應思考,但可能我們活在一個思考太多、感受太少的年代,《日日是好日》是重要的提醒。
最後樹木希林作為老師,在教導主角二十多年後的一個新年說:我們每年都做着同樣的事情,但其實能夠與同樣的人做着同樣的事情也是一種幸福。的確,電影說的態度好像不合潮流了,現在我們要創造要求變,但潮流就是對的嗎﹖就像這茶道老師不讓學生思考而是讓身體學習一樣,在高度反思的現代社會好像是落伍了,但落伍就有問題嗎﹖
在反傳統的現代,《日日是好日》是重要的。正如電影所說,世間所有事情都可以分為「馬上明白」與「不能馬上明白」,相信這電影的信息兩者兼有。就這麼一個訊息,導演抓住了,故事也說得好,「不能馬上明白」的部分留下餘韻,這是電影最動人的地方。
最後,不得不向樹木希林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