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電臺叱咤903,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今次接受採訪的2016 Jazz Film Festival嘉賓是Chi Chung’s choice電臺節目的DJ黃志淙,從事DJ三十年並身兼資深樂評人的他,在音樂方面自然是涉獵廣泛,從小時對他影響最大的The Beatles、The Grunge到Jazz,都能如數家珍般侃侃而談。
九十年代的中環 七十年代的音樂節
黃志淙如何開始接觸Jazz?
「在九十年代的中環,那裡有間Jazz Club,我下班後會去那裡聽live。後來慢慢開始參加Jazz Concert和Jazz Festival,令到自己越來越鍾情。」
不僅如此,曾學電影的他,對音樂紀錄片也情有獨鐘。從1969的美國的Woodstock的Music Festival類紀錄片,到最近如The Beatles的《Eight days a week》類的音樂團體或音樂人的歷程類紀錄片,都是他願意花時間觀看與研究的,因為音樂紀錄片是對文化的保存與傳承,它們是歷史。在觀影的期間,不處於那個年代的我們,也仿佛一併經歷了音樂背後的故事。
紀錄片是一頁歷史
音樂紀錄片對社會文化的影響?
「在我中學的時候,還沒有手機和DVD,所以我很迷戀戲院和藝術中心放的膠片記錄的音樂節片段。在看完後,我往往感嘆於音樂節的龐大,當其中豐富的文化被一一記錄、存底、為後人所知,那是很偉大的一件事。」
從螢幕認識爵士巨匠 從影像感受音樂魔力
Jazz文化和電影的關係?
「我很幸運去看過在1987年登錄香港的Live Under the Sky,那是香港80年代爵士樂迷的共同記憶。當時看到的Miles Davis現場十分震撼,但更早期的、如Charlie Parker的現場我就遺憾地無法見證了,那麼認識他們則需要靠電影片段。」
膠片裏的時代背景和現場魅力往往能引起他更濃厚的興趣,因此引導他查閱更多書來瞭解。由於志淙以前讀電影,所以他很相信電影的力量。
「有了影像和螢幕,便可親眼見證音樂人的現場,這對樂迷,尤其是年輕人的著魔力更大。」
培養音樂興趣靠耳濡目染 不做怪獸家長
如何培養小朋友的音樂興趣?
「我女兒剛滿十歲,我並不想做怪獸家長,學習樂器方面也是順其自然,不需要計畫何時考完多少級。」
提及兒時,他說自己從來沒機會也沒資源接觸樂器,所以對音樂的培養都是自己聽收音機。「許多如年代不同,不規劃好就會輸在起跑線之類的論調實際上是很傻的。小朋友也是人,是自然的個體,她喜歡的就會試。」所以志淙還是傾向於耳濡目染,女兒從三、四歲就聽CD,再大一點就教她玩黑膠,讓她擁有自己的收藏,帶她去聽音樂會。因為職業原因,志淙不可避免要看show,便有很多這樣的機會給女兒。
「其實香港有很多資源,不同類型的音樂人來開show,只要給她機會接觸,讓她做多一些選擇就好。」志淙舉例了最近三場show,Queen、Earth Wind Fire和Penatonix,小朋友自然是喜歡Penatonix,全場注意力集中,看完後還很興奮。他就感覺「音樂能夠連小朋友都能溝通,產生共鳴,那它一定有一種魔力。」
結合職業和興趣是一件幸事
最後志淙說:「我始終相信音樂是一個興趣,哪怕成為了一個職業,若職業裏沒了興趣,那你的靈魂也是虛脫的。所以我很慶倖自己是一個DJ,能成為推廣音樂的一份子,因為能夠結合職業和興趣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他希望把音樂分享給更多人,以音樂識友更為一件很暢快的事情。
活動推介: Buena Vista Social Club 放映會
日期及時間: 15/11/2016(星期二)7pm
地點: 香港大學本部校園鈕魯詩樓KB223
黃志淙
投身音樂、傳媒、文藝及教育工作三十年,致力策動國際及本地獨立音樂文化運動。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傳理系(電影)、香港城市大學藝術碩士、香港大學社會學碩士及博士。曾任電台DJ及VJ,主持節目《豁達音樂天空》、《國際音樂天空》、《拉近文化》等。現為香港大學通識教育部助理總監及叱咤903客席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