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廿年後重看,終於看得明 -《攻殼機動隊》(2015)

睇完真人版《攻殼機動隊》,由於劇本亂寫原著故事,對情感被騙回憶被破壞十分不滿,於是把舊動畫版找出來重溫解毒。記得當年我是在大學的動畫同好會看《攻殼》,那個年頭還未有互聯網下載,想看動畫十分困難,香港至少還有租帶舖,去到外國只有郵購英文版。由於看動畫實在太不方便,加上是有點精英主義的小眾娛樂,大學的動畫同好會應運而生。每個月舉行一次動畫放映會,星期五晚上借用學校的大演講廳,精選當時最流行的動畫,七時開始一直播到兩三點。有的是英文配音,也有的是英文字幕,大慨是入手什麼便播什麼,那年頭有得睇就已經好好,不用講究一定要看日語原音版本。

《攻殼》貴為科幻經典動畫,由日本紅到歐美,老實說當年我是不懂欣賞,我記得我係睇唔明套戲講乜。今次二十年後重看,不論是宅度還是科幻的造詣,我己非當日吳下阿蒙,可以很輕鬆地講句,其實初代《攻殼》唔係好難明啫。「什麼才算是人?」是貫穿初代的中心思想。由百份百純肉體一定是人開始,更換機械義肢人腦加入電腦輔助,雖然改裝程度不同,仍然無損身為人類的身份。主角素子全身機械義肢只有腦袋是活細胞,她在劇中質疑自己是否人類,她拍檔的回答很禪,「別人當你是人,你就是人」。不過答了等於沒有答,那別人該用什麼準則去衡量你是不是人呢?

至於劇中的「反派」傀儡師,是政府間碟組織開發的人工智能,醒覺後獲得自我意識。逃出監控在網絡四處駭客,逃入機械人獲取肉體與第九課連絡,最後與素子融合進化。以前看到人工智能有生命,把靈魂上載網絡等情節,會覺得很科幻很前衛。現在不知是否職業病的關係,先會想到自我意識的資料在儲存什麼地方,有沒有足夠的寬頻把整個靈魂上載網絡,上載入網絡其實是上載去那裏,執行意識運算時能源的效益等等,只有造電腦的人才會考慮的技術問題,然後很大煞風景的說,在科學理論上那是行不通的。

不得不佩服導演押井守的功架,二十多年前拍的動畫,今天看仍然不覺得過時,畫面甚至比不少現今的製作精美。中段那三分幾鐘旺角水鄉蒙太奇,以前看時覺得很悶,不知道他在搞什麼,今次再看忽然懂得欣賞這段的美感。大慨與之前看真人版有所對比,真人版太平舖直述打完又打,反而動畫版的節奏減慢一些,場景之間讓觀眾有思考的空間。原本我是看2009年的2.0版本,當年的CG動畫真的好唔掂,畫直升機高樓大廈地圖等靜態畫面很靚,但跳樓和潛水那兩段的CG素子,同手繪動畫完全格格不入,結果我最後還是看1995年的初版。

原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