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就當畀港產片一個機會

就當畀港產片一個機會

我承認,對於《逆向誘拐》這套戲,我有著不合理的偏心和支持,原因很多,因為我和男主角一樣,在那年那地拍過一張類似的即影即有;因為我有幸和導演見面,聽過他分享創作理念和核心思想;但更大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我不想輸,或者說,不想就這樣認輸。

記得在上映前的優先場,我和導演談起了宣傳情況,他的具體回應我已經忘記了,但大意就是:宣傳成本有限,要靠大家在社交媒體多多支持,令更多人入場看,這電影才有繼續播下去的可能;當時我其實覺得導演過慮,心想戲院未至於如此現實。

結果卻告訴我:現實真的非常現實。

據電影專頁資料,上映幾天後已出現只剩「天地場」(即最早和最晚)的情況,而根據「港唔斷戲」,上映一星期後,全港戲院有的7點後的場次有3場,而8至10黃金時間的場次,是零。

無疑,現實是殘酷的,戲院打開門做生意,有其商業決定固然可以理解(不等於我同意),但我肉緊的,是作為觀眾的我們。日前在某專頁中看見與電影相關的貼文,有人在下面留言,「場次太少啦,可惜」,但其實真正可惜的是這句可惜——場次少所以不去看,因為大家都不去看所以場次變更少,而更少的場次令人更不想去看。這不正是一個令人非常可惜的惡性循環嗎?

這電影的景況令我想起了黃偉文在Concert YY演唱會時帶給我的一點感動:當時他在台上說起當年的「叱咤樂壇頒獎禮」,指大家在現場一人一票的投票環節中投了《那些年》,助其摘下「我最喜愛的歌曲」,他邊說邊哽咽﹕「我不是介意輸,我只是在意當大家有權投票時,為何不支持自己的本地作品?」

當我們口講要抵抗「合拍片」的文化洗禮,當我們會為古天樂在金像奬上的致辭而大讚他對港產片「仲有團火」,當我們說要支持本土創作時,其實真的不應該讓這部純本土創作落得如此慘淡的下場。

我不敢說這電影是完美,但我相信,它值得你入場一看,然後再論定好壞。

以下為嚴重劇透,慎入

《逆向誘拐》裏最最重要的線索,其實就是香港人近年來受過最大的創傷——是的,就是佔領運動——而面對創傷,女主角沒有停步,反而希望以行動改變社會,同時,導演創作這部電影,用的也是同一件事,手法不同,但理念一致。

佔領至今,我一直記住的一句,是「我們的未來,我們會奪回來」,而四年來的經歷告訴我,「逆轉勝」會出現,但必須付上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我不知道《逆向誘拐》最後會否做到「逆轉勝」,但希望大家能盡自己的一分力,再一次創造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