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為《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劇照)
很多人都說,《我想吃掉你的胰臟》(君の膵臓をたべたい)是一套青春純愛電影。一男一女的主角畢竟讓人有愛情的期待,但這種期待,或之後的遺憾,似乎都誤墮了關係可以如此一一區分的陷阱裡。並非說男女主角之間沒有愛或不可能成為戀人,只是按照故事的敘述,這些都不是我們要關心的主題,是或不是,最終都沒有答案,也不可能會有。
如果真的要看懂《胰臟》,無論是原著小說還是改編電影,我認為聖修伯里的《小王子》是一條重要的鎖匙。事實上,小說與電影都先後提到《小王子》,更甚,整個故事或多或少都有這本兒童小說的互文色彩。
【防雷:下文略有提及劇情,如想保有清白之身,請早離場。】
狐狸與胰臟
雖然兩個故事基本上一樣,但《小王子》在小說與電影的出場時間都不同,電影甚至讓兒童小說有更多的出場機會,借《小王子》交代劇情的喻意似乎更為明顯。
在原著小說裡,借《小王子》的劇情在男主角拜訪只有櫻良的山內家的時候才出現,一直到最後,都沒有交代男主角是否有看完它;至於電影,則在開幕的時候已經讓成年的男主角讀出小說的內容,櫻良借書的劇情也出現得更早。不過,在情節上影響並不大,我想電影只是稍微想加強《小王子》在故事的角色罷了。所以,無論是哪一個文本,都有跟《小王子》共讀的可能。
對我來說,《小王子》最為人著迷的該是第二十一章裡,小王子與狐狸那個關於馴服的故事。故事裡,狐狸說:
「……如果你馴服我,我們就會需要彼此。你對我來說,將會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小男孩;我對你來說,也將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P.79)
狐狸解釋說,馴服即是「建立關係」。小王子本來只是成千上萬的男孩中的一個,狐狸也只是成千上萬的狐狸中的一個,可是,一旦建立關係,對方就會成為相對自己的一個特別的存在,一旦建立關係,就沒有回頭路,我們就需要彼此。所以我們都對他人有責任,也有隨時消逝的可能,不過那是後話,讓人傷感的後話。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裡,撿起《共病文庫》並翻開閱讀的男主角,與發現遺失的日記被撿獲、進而打開話閘子的山內櫻良,到底也是一個「建立關係」的故事。像電影介紹那樣說,內向平凡的男主角知道了在他眼中活潑外向的山內櫻良得了胰臟癌,在不久的將來會死掉的秘密,成為了互相闖進對方生命的契機……
內向平凡、活潑外向,故事裡亦常常強調兩個人的「完全相反」。(好像有心理學說提出過「異性(格)相吸」的吸引力法則,不過那是心理學的事。)故事裡,男主角是班上一個沒有朋友、愛自己看書的人,至於後來,隨著與櫻良的互動增加,漸漸欣賞起這位得了胰臟病卻依然活潑的女生。有一次,男主角問櫻良什麼算活著,櫻良回答說:
「就是跟某人心意相通,那就叫活著。」(P.270)
「我的心是因為大家在才存在,我的身體是因為大家觸碰才存在。」(P.271)
這段說話電影亦有保留。櫻良說的大抵是一種鏡像關係:人無法獨自存在,人必須要透過與外物產生關係,從而認知自己的存在。即便在荒島之上,我也知道那是石頭,那是沙子,那是海洋,而我是人。這才有了我。櫻良這種希望跟別人心意相通、希望跟人建立關係的性格,最後成為男主角嚮往的部分。
但這不是故事的最後。於完全相反的兩個人而言,對方其實也是自己嚮往的一部分,櫻良最後坦白對男主角說,他的獨立、不需要別人來認知自己的存在方式,是她嚮往的部分。一個有趣的比照。與其說兩人是友情抑或愛情這些「平庸的名詞」(書裡面這樣說),倒不如說是一對「完全相反」的關係,或者是一種吸引力法則,讓兩人互相馴服了彼此。
因為互相需要,所以讓對方住進自己的身體裡。
「我果然還是——想吃掉你的胰臟。」
「知道秘密的同學」
有沒有發現上文我一直用「男主角」而不是他的名字?他其實並非沒有名字的,他叫「志賀春樹」。原著小說中,他的名字一直被各種「XXXX的同學」取替,至於「志賀春樹」則是到差不多結尾時才出現;可是,電影卻在很早的時候就讓名字曝光了,算是一個可惜了的伏筆。
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安排?為什麼算是一個可惜了的伏筆?我們常常在日本文化裡看到某一個人跟另一個人說「可以叫我的名字喔!」,名字或姓氏,自是親疏有別的意思。但《我想吃掉你的胰臟》裡,那些「知道秘密的同學」、「交情好的同學」、「平凡的同學」、「過分的同學」都是一個賦予意義的過程,像貼上一個標籤,那個人就是標籤裡的意思一樣。這個賦予意義的過程,我們可以看成是春樹與他人之間的距離的象徵,也可能是理解一個人的框架或限制,在櫻良手上,則是可供任意取玩的符號。(或者,父母為子女命名也涉及一定的意義生產。)
櫻良後來提到,春樹一次都沒有叫過自己的名字,只是一味的喚作「妳」。沒有任何形容,沒有賦予意義的命名,只是妳,唯一的妳,妳的本身,獨立存在著的妳。所以,櫻良也稱呼他為「你」。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是一套青春純愛電影嗎?如果我們重新回到一一區分的關係裡,可能就白費了作者的苦心了。
書目
《小王子:哲學飛行家的寂寞情書》(2017),新北市:野人文化出版。
《我想吃掉你的胰臟》(2017),臺北市:精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