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如何教孩子適當地運用「利是錢」?

如何教孩子適當地運用「利是錢」?

上星期和幾位媽媽朋友聚會,不約而同談到利是錢的問題,朋友A說:「我幫我個仔開左個銀行戶口,將呀仔啲利是錢拆晒然後儲係戶口入面,點知佢話我未同佢商量過自己決定,而家嬲咗我,真係煩……」關於以上,我有些看法想分享。

每年農曆新年後,總會談到「利是錢」,父母在沒有和孩子溝通的情況下取走原來屬於他們的利是錢,卻沒經解釋清楚去向,會影響親子關係。其實「拆利是」是一件開心事,更是享受親子時光的好機會,我建議父母可以和孩子一同「拆利是」,一起數錢,然後上網找資料,了解更多「派利是」這個傳統中國習俗,然後可以討論「利是錢」如何使用。

有些父母想替孩子儲起「利是錢」待他們長大後使用,這是其中一個方向。我建議還可以將「利是錢」一分為三,一份為日常開支,一份用作為行善,而另一份則用來投資,不止是「利是錢」,「零用錢」也是同一道理。

談到日常開支,主要涉及「想要」或「需要」,這亦是小朋友最難分得清的部份。若問孩子有甚麼開支的例子,他們定會拋出很多想法,例如買玩具、食雪糕、去主題樂園遊玩等等,但以上這些都是「想要」而非「需要」,我認為這是一個教導孩子的好機會,可舉例和他們說明,例如開學時買書本和文具的費用是「需要」,而吃喝玩樂等則是「想要」,日子有功就會養成懂得分「想要」和「需要」的能力。

至於行善,意義甚大,但孩子未必知道。我建議父母可以透過社會時事和孩子討論,例如是深水埗明哥免費派飯盒一事,引導孩子思考,為甚麼明哥要派飯盒? 飯盒要錢嗎? 為甚麼明哥要自己掏腰包派飯也願意呢? 一步步建立孩子的善心,身體力行去關注弱勢社群,例如帶孩子買飯盒和派飯盒,養成「行善為樂」的助人精神。

應該怎樣教孩子投資呢? 有朋友說過,要投資要先有一筆資本,而儲蓄就是資本的來源。有儲蓄作為資本當然最好,若果沒有,也可以善用自己的意念去賺取。讓我舉例說明,《富爸爸 窮爸爸》作者Robert Kiyosaki曾經分享過他中學生活:「我發現有人把漫畫書棄掉,於是我把它們拾回來再租給別人看以賺取零用錢」。因此,我建議父母可以透過與孩子相處,發掘他們的創意並鼓勵他們將意念實踐,開始自己的小生意,有資本後更可「開源」,發展至更多方面。

教育孩子,從生活細節做起,自製親子時間,孩子快樂,父母輕鬆,何樂而不為呢?

關琋鎂 Karen K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