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如何向小朋友談論自殺

如何向小朋友談論自殺

原圖見

社會既然已發生很多自殺個案,這話題要避也避不了。小朋友無論如何都會聽到有關「自殺」的報導, 是不是可以當事情沒有發生呢?或將事情輕輕帶過便可以呢?究竟我們成年人該如何向兒童及青少年事後解讀自殺呢?

曾聽到一個中學老師如此對學生說:「那個大學生讀不上大學可以唔讀㗎,唔駛跳樓吖。」

又聽到另一個老師說:「現在的學生太脆弱了,小小問題都要跳樓,幾時得大。人生仲有好多難關要過呢!」

以上不錯是我們成年人真心的反應,但聽在青少年耳裡,他們又會如何解讀呢?你向他們說的話是幫助他們,還是更加迷惑他們呢?以下可以是一些事後解讀自殺步驟的建議:

1. 讓學生自由舒發感受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青少年亦然。每件事情的發生,當每件事情在學生身邊擦身而過,他們或多或少都有感受。縱使有學生告訴你,他很麻木,他沒有感受,其實麻木也是一種感受,一種對事情的反應。

不要去批判感受,感受縱使有多負面,也沒有好壞對錯。讓每人都可以在一個安全、被接納、被聆聽下的環境,舒發自己的感受。這樣,每個人都可以接觸到和肯定到自己的感受。

2. 讓學生自由舒發對自殺或某個案的睇法

每個人對事情都會有個人的觀點,這或許會牽起一些個人的做人原則,信念,和價值觀。不宜批判某些觀點,也不宜辯論,帶領討論者可以做一些統計和結論。

3. 為亡者默哀

亡者雖然學生不認識,或者全無關係,大家也可以為他默哀。理由可以是:學生和亡者都一齊在這時刻在世間生存過,大家不是完全獨立的個体,而是有某種牽引互相連繫着。基於這點,就已經值得為亡者默哀。默哀是一個重要過程,學生可以接觸自己深層的情緒,不去壓抑,不去收藏,也去重新確認生命中有一些失去(失去不只是一些實体如某人的生命,更包括一些生命中無從掌握的感覺,或無常感)已經發生了,及失去後自己如何有新的定位。

4. 寫心意咭及最後告別

學生可以對亡者寫一些祝福的話或心意,或安慰的說話。帶領者可以叫學生誦讀自己所寫的,然後收集,即時或事後焚燒。

5. 帶領者分享及總結

帶領者不宜一味批評自殺,說什麽自殺是消極、不負責任、儒弱等,反而最好應該分享自己在成長經歷上,當陷於低潮時,確曾想過自殺是解決方法之一,但最後以什麽方法/想法/別人的幫助戰勝自殺的心魔的經驗。

我們不用帶頭去否認自殺想法的存在,因為自殺想法是如此普及,反而學生最想知道的是如果有自殺的困擾,那會是如何克服。他們不是需要學習自欺欺人,他們需要一個懂得克服自殺的模範。

以上除了可給學生舒緩自殺新聞對他們的壓迫感外,也可藉過來人的經驗,灌輸正面訊息,助學生走出社會自殺風氣的陰霾。另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從以上第一至第四步覺察到有潛在自殺高危的學生,及早再作出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