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姐與員工
(獨媒特約報導)市建局展開中環卑利街/嘉咸街H18重建計劃,所有重建範圍內的乾貨店及食肆,已於3月31日搬遷限期前結業,唯一留守的鈞樂茶餐廳也於昨日(6月30日)正式結業。一直跟進事件的民主黨區議員許智峯指,鈞樂茶餐廳原本計劃等執達吏清場才走,但由於食肆牌照已於5月到期,業主不再續牌,為了不再被罰款,無奈之下唯有結業。他批評市建局對民意充耳不聞,與警察裡應內合、官官相衛。老闆娘麗姐指堅持留守到最後,是抗議市建局的不公對待,慨嘆前路未明。食客大讚食物「做得有誠意,價錢得宜」,同時感慨小店老鋪逐漸消失。
鈞樂最後一天營業,午餐時段餐廳內坐滿上班族,員工忙著接單上菜,到了下午則忙著處理下午茶外賣訂單。老闆娘麗姐說客人比平日多,她指原想低調結業,沒想到日前有傳媒報導,食客聞風而至。
許智峯︰警察與市建局官官相衛
中環卑利街/嘉咸街重建計劃中,有13間乾貨店和街坊食肆由於不能過渡至只容納鮮貨店的新市集大樓,3月底約滿後被逼遷。面對高昂的租金,店鋪未能尋覓新的鋪位,市建局亦拒絕店鋪續約的要求,區議員許智峯於4月聯同麗姐堵塞重建地盤入口,抗議市建局摧毀百年市集。
許智峯指堵路行動維持一星期後不得不中止,因為警察以要處理緊急情況為由,停泊警車阻塞道路,令全街店鋪都做不到生意,更阻礙店鋪上落貨。許形容是「手法卑劣」,於公眾道路的活動,警察不應予以干預,唯有申請禁制令後才可作出行動。許直言警方高調介入事件,是與市建局官官相衛。
市建局置民意不理
許智峯指市建局一直迴避問題,僅稱已向商戶賠償,並於2006年與區議會達成共識,因此不願更改,然而當年的共識與現在相距近10年,居民、商鋪戶主都變了,局方卻不肯重新諮詢區議會。是次重建政策欠缺解釋,許認為是「創立了很壞的先例」,又批評是官僚主義,面對幾百個聯署及超過50個業主立案法團的意見,局方就是「不理不聽不會轉」。
許又批評市建局不體諒商戶。他指濕貨或乾貨及食肆兩者大有不同,乾雜貨較容易遷出,食肆則需要申請牌照,需要遣散的人手較多,經營成本較大,但市建局卻以對其他早已遷走的商鋪公平為由,堅持要求所有店鋪如期撤離。
難在同區再開業
堅持抗爭也有代價,一方面食肆牌照已於5月到期,麗姐需要繳交超過$4,000罰款;另一方面,自市建局收購業權以來,商戶須繳交一半租金予市建局作「佔用費」,麗姐並未於3月31日限期前遷離,將不能取回原本可獲退回的50%總佔用費。
許智峯曾打算替鈞樂搞歡送會,但麗姐回絕,因為「不是甚麼開心事」。麗姐希望在同區內重新開業,留住熟客,但無奈難以負擔不斷上漲的租金,即使想遷往附近地區也不容易:「許多因重建而結業的餐廳打算或已經搬遷到上環區,地產商怎會不知道?」
麗姐曾在物色新店位置的過程中受騙,有一名富商向她出租物業,麗姐對他深信不疑,開了一張12萬元的支票訂金給他,後來才發現是危樓,不可能在裡面做生意。幸好最後她能取回支票,但仍蝕了3萬元。在旁的許智峯補充,正因為麗姐「老實」,特別想協助她。
麗姐指有人落井下石,鄰近豬肉店店主、當日「代表」商戶與市建區談判的「中環市集商戶大聯盟」召集人許偉堅,問他們「什麼時候倒閉?」,指責她拖延工程進度,令她氣憤不已。許也指,民建聯區議員陳學鋒在開會時問及,「為甚麼鈞樂茶餐廳可以無牌經營?」
麗姐:做到腳痛想繼續做
60多歲的麗姐全名是劉麗,20多年前從廣州來港,由洗碗、樓面做起,幾乎每一個崗位也做過,麗姐對於飲食業有情意結:「做飲食業好開心,做到腳痛想繼續做。」她直言自己20多年來一天也沒有休息過,儘管身為老闆,仍事事親力親為,「你看那些外賣的奶茶都係我沖.....老火湯的材料都係我揀,連西洋菜我都有份洗,要用成十盆水,為求乾淨。」她又指近日來貨成本上漲,但沒有加一分錢的價,因為她認為「反正最後幾日營業也無謂再加」,而且自己「做飲食業從來也不是為了發達」。
茶餐廳上下前路未明
麗姐直言自己「手停口停」,一直以來茶餐廳收入僅僅維持鋪租、員工薪金等開支,如今結業也影響她自己的生計。面對「搵食」的現實,麗姐言談間一度哽咽︰「好不捨得份工......始終都要食飯,都要生活,難道還要靠子女?他們也有自己的家庭.....」她的兒子亦無意承續衣缽,長子從事運輸行業,幼子從事建築,她苦笑道:「都好嘅,唔洗攬住一齊死。」
在該店工作了5年多的阿明一邊忙著外賣訂單,一邊說:「梗係唔捨得,我都幾十歲人,都是做返呢行(飲食業),依家搵緊工,睇下老闆有無介紹,無就抖下先 。」麗姐指員工現在各自找工作,但他們年紀大就業難,暫時只有一名員工已獲聘請。
食客:有心、有誠意、價錢得宜
大部份受訪的顧客表示,只知道該區內會興建一座新的市集大樓,但沒聽說過落成後不准乾貨店舖及食肆進駐。
王先生光顧鈞樂茶餐廳巳經有兩年多,不時前來午膳。他從電視上看到老闆娘麗姐接受訪問,得知鈞樂茶餐廳快將遷離,加上門外的結業通知,特意前來替其「farewell」(歡送)。他認為餐廳的食物質素高、誠意十足,例如揚州炒飯、魚香茄子、豬排飯等都是即叫即做,有別於一般茶餐廳只是預先製好,而且價錢在中區而言亦算合理,40元的炒飯炒麵,兩年來也只是加價$2。
得悉鈞樂茶餐廳未能獲安置於新市集,王先生感到驚訝,認為應預留地方予受影響的店舖遷入。對於市區重建計劃對地區的影響,他指「小店老鋪無下無下就無晒」。
伯伯的例牌「滑蛋魚塊飯」及「熱奶茶」
曾重生伯伯每星期都會與太太到鈞樂用膳,已是多年熟客,每次都不需向伙計落單叫餐,粟米魚塊飯及熱奶茶都會自動送上曾伯伯面前。他稱魚塊不像其他餐廳般充滿腥味,熱奶茶亦比昂貴的翠華奶茶更可口。他盼餐廳能於其他地方繼續營業,而日後也只好轉到其他餐廳用膳。
只有大家樂容得下我們
於區內從事打金多年的霍先生及余先生視鈞樂為聚腳點,「認得出大部分食客都是同行的」。他們指於中環區,類似附設室外吸煙區、小規模、基層形式的餐廳已愈來愈少。余先生稱自己從小就光顧此店,見證由一開始主打魚蛋粉,經歷幾次轉手至今,「如果你是業主,獲賠償這麼多錢,你都會賣。」他坦言,「社會要不斷變化、進步,區內無論環境還是人口都在老化,有一筆錢讓老業主在新的地方置業安頓也好。」在旁霍先生同意他的說法:「針無兩頭利,可惜餐廳需要結業,然而大廈巳經嚴重老化,重建發展亦是無可厚非」。問及日後會轉往哪裡聚腳,他們想了一會兒後說:「這一區只有大家樂容得下我們。」
最後記者打算付賬時,麗姐耍手擰頭,堅持不用記者付款,說:「你哋辛苦了,都最後一日啦,請你哋食野。」
記者:邱嘉幸、楊家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