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片來源:蘋果日報
昨日4月4日兒童節,對於兒童節,社會上已經沒太多的聲音,甚致連商場推廣購物,也不以「兒童節」作招倈。
香港的兒童,大部份沒有童年。未滿三歲就入讀play group,三歲入讀幼稚園後,除卻學校科目,還要學鋼琴、芭蕾舞、珠心算、空手道、游水、英文、法文⋯⋯數之不盡。
因著社會形態改變,居住環境改變,在各家自掃門前雪,每家一位helper姐姐的年代,孩子再沒有和同一樓層孩子聯群結隊到走廊玩的機會。以前的遊戲道具簡單,不過需要同伴,猜皇帝、擲手巾、甚致玩「捉」,要的,是「人」。而現在孩子現的,是電腦、I pad 和手提電話。只需要自己一個,以及電子用品一件。
遇過中一的孩子,從沒玩過「大風吹」,和他們玩集體遊戲,反而是他們的新體驗。我實在無法想像,孩子們的「童年」到底是怎麼過的。
早上看到一張敘利亞孩子的相片,因為誤認了記者的相機是槍械,舉起雙手,赤足站在滿佈碎石的路上,神情恐懼。
報導說四年內戰,令難民流離失所,即使暫時逃離,並不代表所在的地方「安全」,否則四歲的孩子是不會知道「面對槍械」表示危險,不會因此產生恐懼,甚致知道要舉高雙手求饒。
正生活在這環境的孩子到底有多少呢?
同日,報章報導南京九歲男童,遭養父母虐打,相片展現了男童背上、腿上密密麻麻的傷痕。不明白,大人是如何下得了手!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的孩子,正活在恐懼之下。
活在戰亂的孩子,恐懼隨時失去生命,失去親人。活在貧困的孩子,恐懼隨時失去飽暖。活在富裕的孩子,恐懼隨時失去正在享受的優越。
不知道可以如何協助活於恐懼中的孩子。雖然許多志願機構也有助養孩子的計劃,自己亦助養了一子一女,然而只有物質條件的協助,真的能夠讓孩子過得好?
突然想到張慧儀小姐,從前她給我的印像是個鎂光燈下艷麗的女星。個人對艷麗的女星並沒有太多好感,經過星途平順,經過感情失意,後來退離幕前,轉到商場。
近年再在幕前看到張慧儀小姐的消息,得知她在國內收養了一個有兒子,許多場合都談到自己和兒子的事情。她臉上的柔和表情,用最落俗套的語言是「母愛的光輝」。她亦表示,即使有追求者,必須要接受她的兒子,否則免談!
我覺得張慧儀小姐很偉大,她身體力行給予一個孩子一個家,即使那個家只有她這個沒有血緣的母親。相信她的兒子,長大後也會把這種愛以不同的方式傳播開去。
寫到尾段,又有點離題。
或者,最後,只能祝願,天下的孩子,可以過得平安,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