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南部設拉子下榻的酒店,發現手飾商店也有波斯大詩人魯米的詩集售賣,魯米生活於13世紀塞爾柱帝國統治下的波斯,他以波斯語完成了大部份的愛情詩集,由於當時的帝國版圖包括了現在的伊朗及大部份土耳其國土,而他的晚年在當今的土耳其科尼亞度過,所以土耳其人也認為他是土耳其人,我來伊朗旅遊之前也曾有這個想法,但話雖如此,魯米的作品在中東、南亞及中亞細亞的影響,卻是無遠弗屆。以下是魯米愛情詩集其中一首的英譯作品:
Mathnavi I – 1
Listen oh listen to my plaintive cry
Listen to my longing or else I die.
From the sweet home of my bed I was torn
So my pain and crucial longing was born.With so many secrets I sing aloud
But none sees nor hears in this crowd.
Oh for a friend to know my burning state
That our souls may mingle and contemplate.The flame of love discourses in me
The wine of love so enforces me.
Do you wish to know the fire, the flow
Listen my listener then you shall know.
設拉子也是大詩人哈菲茲墓園的所在地,故此,讀過魯米詩集,在大詩人哈菲茲墓園憑弔,算是應了波斯專出大詩人的景。 設拉子四圍必到的著名觀光勝地有古蘭經城門、綠鏡子陵墓、天堂花園、粉紅色清真寺、加謙汗城等。 在設拉子50公里以外有一很具歷史意義的波斯帝國的首都遺址,叫波斯波利斯,大約在二千五百年前建成的,建築群面積約135,000平方米, 建設宏偉,氣勢攝人,伊朗政府曾在此舉行波斯帝國建國2500年慶祝大典,波斯帝國係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帝國,古代四大文明所提出的:中國、印度、埃及、小亞細亞,波斯帝國就是小亞細亞的代表。
九天伊朗旅遊行程之中,設拉子是尾站,前一個落腳點是拜火教名城亞茲德,波斯人原先信奉拜火教,但自公元六世紀遭阿拉伯帝國入侵後,大部份人改信伊斯蘭教。 拜火教也有天葬風俗,但與西藏不同,屍體不需天葬師肢解,雖然伊朗政府現已禁此儀式,可是在荒廢三十多年的天葬場,嗅覺靈敏的人仍可感受到淡淡的屍氣。 亞茲德有歷史悠久的拜火教廟,現在拜火教的伊朗信眾大約萬多人,阿拉伯帝國入侵時由波斯逃亡到印度的巴斯人,現在仍然篤信拜火教,全球拜火教信眾約二十萬人。
由於亞茲德是位於沙漠的綠洲城市,故此在二千年前已經發展收集地下水技術,技術成果影響中亞細亞,水源博物館面積雖少,對古代的沙漠水利工程,提供了詳盡的資料。 除此之外,古雅的喬赫馬克清真寺,標緻的杜維拉特阿巴德庭園,比起設拉子令人怦然心動的粉紅色清真寺,昏花耀眼的綠鏡子陵墓也算不相伯仲。
設拉子的城市設計井井有條,外貌頗像南歐的城市,路面清潔,建築物不太高,亞茲德雖身處沙漠,她的街道卻比東莞沙塵滾滾的馬路乾淨,這些真是很奇妙,總體來說,伊朗男女的衣服其實很西化。
伊朗身為伊斯蘭共和制國家,伊斯蘭教擁有至高無上的道德權威,這種將神權統治和民主選舉相結合的「伊斯蘭共和國」是現代獨一無二的政治體制,從市面觀察(不計清真寺內),女人穿覆蓋頭髮、肩頸頭巾(Hijab) 最多,機構女人制服以覆蓋部分身體而露出全臉圍巾(Amira) 為多,學校女子校服則以及腰長頭巾,露出全臉圍巾(Khimar) 居多,「覆蓋率」最高的罩袍(Burqa) ,即由頭頂到全身都被包著,眼睛僅留一條紗窗那種在市面差不多見不到。 伊朗與中東其他地方比較,例如伊斯坦堡及杜拜,穿罩袍(Burqa)的女性,反而是此兩地較多。
據當地人解釋,伊朗女性外出的衣服守則(Dress Code),除了機構及學校的指定標準,一般由家裡的男人決定,未婚的女性由父親決定,已婚的女性由丈夫決定,如是這般,伊朗男人對女性外出的要求其實是頗寬鬆的。
伊朗旅遊行程中,以中部城市伊斯法罕與香港最有歷史淵源,波斯在十三世紀被蒙古人佔領時,波斯人叫蒙古人建立的國家做禤港彌王朝(Ilkhnate Dynastry),伊斯法罕做了王朝首都,中國歷史叫禤港彌王朝做伊兒汗國,即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伊兒汗國由成吉思汗之孫及後人統治,當時承認元朝是帝國共主,如果元朝算是中國,香港自古以來是中國的一部份,用中國式的模糊邏輯(Fuzzy Logic)來看,波斯人或者伊朗人都算是香港人的同胞了,怪不得人口大國屁民在伊斯法罕伊瑪目廣場那麼興奮,可是從現場觀察,伊朗人對曾經是同胞的屁民又似乎不太熱情,現代伊朗人當然沒有中國歷史學家同埋屁民咁低能,話禤港彌王朝係波斯最大版圖的時代。 波斯自七世紀開始了伊斯蘭時期,蒙古大汗管治波斯時改信了伊斯蘭教,將波斯文引入蒙厄兒帝國作法律語言,故此波斯人承認禤港彌王朝做正統的伊斯蘭朝代。
伊瑪目廣場附近有美輪美奐的伊瑪目清真寺,精美華麗的羅德菲拉清真寺,阿里卡普宮殿的壁畫記錄了薩菲王朝的興旺,伊斯法罕市集可能是中東現存最大的市集,傳統食品、雕塑、地毯、衣服、家居擺設,應有盡有,旺克大教堂壁畫更令人目瞪口呆。 令人難忘的景點還有設計獨特的哈鳩橋,藏品豐富而展出了不同地區、時代古今樂器的音樂博物館。
回想第一天進入伊朗境內時,在飛機上看見德黑蘭被環山包圍,各山谷披了灰白色的雪,慰為奇觀。 首都德黑蘭擁有橫跨百年親西方的君主立憲巴列維王朝及經歷伊斯蘭革命後的政教合一伊斯蘭共和國背景,所以各式各樣的景點眾多。 位於山上有類似歐洲宮廷的巴列維王朝薩德阿巴德皇宮、古列斯坦皇宮,反映傳統文化有地氈博物館、國家考古博物館、皇家珠寶博物館,革命後有德黑蘭電視塔、天文數字開支而尚在建築的伊瑪目高美尼陵墓、自由紀念碑等。
巴列維王朝國王非常西化,伊朗帝國與西方國家關係良好接近五十年,故此,德黑蘭的市容(Cityscape),隱約看見了歐洲城市的面貌,當地年長的人,亦不畏懼的說革命前生活其實比現在還好。 雖然伊朗遭美國及西方國家禁運,但是在伊朗,你可以飲到甜耶耶嘅伊朗製造可樂,揸雪鐵龍(Citroën)車殼汽車,間中在街舖也有便宜的香奈兒(Chanel)手袋賣。 當下 要是美中貿易戰升級,中國真的遭美國及西方國家禁運,以中國人的模仿創造能力,到時便可享受便宜的香奈兒(Chanel) 包包,揸新型號的奔馳(Mercedes-Benz)、雪鐵龍(Citroën) 車殼汽車了。
根據一個由德黑蘭大學完成而不公佈的《年輕人宗教虔誠度統計調查》顯示;大約九成15至30歲的年輕人在一星期內也不會去一次回教寺,換句話說,在伊斯蘭革命後出生的人其實並不宗教狂熱。 伊朗因戰事連綿,所以女多男少,故此職場內女性的角色非常重要,長遠來看,無論男性專權分子喜歡與否,伊朗女性的地位、權益會愈來愈鞏固。
伊朗位處波斯灣,地緣政治角色重大,中東阿拉伯人、土耳其人、波斯人相處互動已過千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伊斯蘭革命後伊朗的外交格言是 “Neither East, nor West, Islamic Republic” ,即「不東不西的伊斯蘭共和國」,如果伊朗政權真的掌握好這個格言,與美國修補關係,左右逢圓,伊朗在國際舞台上仍然是可舉足輕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