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令你感受旺中帶靜,一種不可遺忘的交通工具——電車

令你感受旺中帶靜,一種不可遺忘的交通工具——電車

利申:我不是「打手」,只是近期在港島區返工,留意到一些不顯眼的交通工具——電車。

你有多久沒有乘搭電車?三個月?半年?還是更耐?

作為港人,電車在眾多公共交通工具中未必顯眼。鐵路、巴士路線覆蓋港九新界;渡輪覆蓋離島和市區,都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電車,只是出現在港島區的產物,又與上述較主流的交通工具重疊,看似不獲重視。筆者未曾在港島居住,過去來往港島都是倚靠鐵路為主,身邊有少數朋友於港島區(灣仔、銅鑼灣)居住,但都絕少聽到會乘搭電車。

綜觀本地多種交通工具,電車於2016年及2017年的道路交通意外宗數為43宗[1]及54宗[2],在排名中低於其他主要交通工具。無可否認,全港只有164輛雙層電車,而電車載客量每日平均只有17萬乘客人次[3],因此發生交通意外的機會相對較少也是合理。鐵路、巴士在今日擔當主要的載客角色,惟嚴重交通意外或延誤頻生,在乘客沒有太多選擇下,只可被迫繼續乘搭這些交通工具。

小時候,我會在想「港島區咁多車,點解電車可以咁樣行法?」。唯一解釋是歷史悠久(由香港為英國殖民地時已存在),歷史價值高,令「叮叮」多年來屹立不倒,而配合專用的路軌,絕對是本地文化特色的代表之一。

若憑記憶,大半年前的某個假日,我在銅鑼灣上車,大約乘搭了不足十分鐘,就已到達目的地,沿途感到休閒、自在。過程中看著前面的情侶卿卿我我,令我諗起也是談情的好地方。在電影、戲劇中的情侶或者曖昧中的男女角色,電車上層都會是導演的熱門取景地,周邊大廈商戶林立,用電車的「叮叮」聲作背景音樂,在繁華及密度高的都市中也有空間談談情。又在沿途看見數位「老一輩」街坊上車時,都會聽到他們向車長「打招呼」,車長也會稍等「老一輩」的乘客坐好,這種濃厚的人情及關愛味道,應只有在電車中看到。

隨著時代變遷,行車路線不變,車費也按低於通脹升幅作調升,現時$2.6的成人價錢已經可慢走港島區。在經營手法上,亦增加了「派對電車」供個人或團體租用,算是開拓一條新財路,以硬撼大集團的鐵路公司競爭。在數年前,在港島區鐵路發展越趨發達時,電車也差點被時代淘汰,幸好在群眾聯署下,電車時至今日仍然保存。

在鐵路每年加價的同時,電車仍可頑強生存,靠的是大家一直的支持。大家平日步伐急促,要大家乘搭電車,未免脫離現實。所以如大家假日時間充裕,又在港島的話,不妨用十至十五分鐘遊「電車河」,感受慢活的節奏,放鬆一下自己!支持這個過百年歷史的小公司!

資料來源:
1. 香港電車網站
2. 運輸署:《表3.4 二零一六年按車輛類別劃分的道路交通意外宗數》,2019年3月20日
3. 運輸署:《表3.4 二零一七年按車輛類別劃分的道路交通意外宗數》,2019年3月20日
4. 運輸署:《2008年至2017年按交通工具分類平均每日乘客人次(千次)》,2019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