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什麼是思考方法?

什麼是思考方法?

圖:macmillanenglish

思考方法

什麼是思考方法?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們思考時可以依循的方法。

或許你不以為然,認為人人都會思考,有什麼需要學習思考方法?沒錯,的確人人都會思考,但如何思考得正確與有效,卻不是人人都會。

以真善美為例。我們在思考主張是否為真、行為是否為善、事物是否為美,必須掌握「真」、「善」、「美」這些概念的意思,它們與其他概念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評價當中的理據與推論。思考方法就是提供具系統的方法,教我們正確有效處理這些問題。

任何思考都逃不了概念與論證。因此,思考方法是一種普遍有效的方法,它適用於探討任何課題。學習思考方法,就像武俠小說的高手,修練好內功心法,再將它應用到不同武功招式,便能提升招式的威力。

為什麼我們需要學習思考方法?

學習思考方法,到底有何益處?這可以分為公共與私人層面。

公共領域:在公民社會,人們都可以通過投票的方式支持或反對公共政策。這些公共政策不單止影響自己,更會影響他人。因此,公民需要為自己的政治決定負責任,在決策前應該經過深思熟慮才對。學習思考方法,將能幫助我們釐清公共議題裡具爭議的概念,也有助於我們更懂得分析某個立場是否真的有道理。

私人領域:於個人而言,學習思考方法,能夠提升個人的思考與表達能力,不論在學業或是工作上都有所裨益。在這個資訊氾濫的年代,思考方法也能令你排除無用或錯誤的資訊,作出正確的判斷。

思考三式

我們不妨採用李天命先生提出的「思考三式」,開展思考分析之路:

(1). X是什麼意思?
(2). X有什麼理據支持?
(3). 關於X,還有什麼可能性?

以下將闡明思考三式的重要性。

(1). 釐清式:X是什麼意思?

問(1),是令我們關注某個言論裡關鍵字眼的意思,避免語言意義不清或者誤用,導致我們思考混亂。

譬如,我們常用「緣份」這個詞語,但如果想深一層,便會發現它的意思並不真的很清楚。假如有漂亮的女生問我「阿捷,你信不信緣份?」,我猜自己會答「相信,而且我相信我們很有緣份。」但如果她夠謹慎,殺我一個凑手不及,忽然問我「但怎樣才算有緣份?」我想自己只能支吾以對,想辦法蒙混過關。

又譬如,我們常聽見信徒說「神無處不在」、禪師言「有即是無、無即是有」。我們對這些說法耳熟能詳,便以為瞭解清楚它們的意思。但假如你想深一層,不難發現這些說法其實意義不明。例如神無處不在,是否指祂同時在我與你的鼻孔中?如果不是,「神無處不在」又是什麼意思?

(2). 辯理式:X有什麼理據支持?

問(2),是令我們關注某個言論是否合理可信。如果某個說法沒有理據支持,便不應該接受這種說法。

譬如,近年香港興起本土主義,大家都愛提倡「香港人一定支持本土利益!」彷彿這是香港人之所以成為香港人的必要條件,只要你不支持本土利益,便是賣港求榮的賊徒。

我不反對香港人守護本土利益,但我們不能把它視為天經地義、不驗自明。如果我們不問理由,視之為真理,實在有辱上天賦予給我們的腦袋,亦無助於解決香港的社會問題。

其實,我們只要認真反省一下什麼是「本土利益」,便會發現問題多多:新移民的利益屬不屬於本土利益?如果你認為新移民的利益不屬於本土利益,理由是什麼?又,香港地產霸權的利益屬不屬於本土利益?如果屬於,我們就要支持地產霸權了嗎?如果不屬於,又如何界定「本土利益」呢?

(3). 開拓式:關於x,還有什麼可能性?

問(3),是開拓更多的可能性。在思考時,我們時常會因為忽略某些可能性而作出錯判。

人有時很自大封閉,找到理由支持自己的立場,就以為自己的立論正確無誤,毫無破綻,其實只是無想清楚吧了。思考卓越的人,往往反其道而行,習慣思考「持相反立場的人有什麼可能反駁與回應?」

譬如,我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卻不同意坊間某些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流行論調,例如不少人喜歡用「愛就能結婚」作為理由。這個理由看起來很符合現代自由戀愛精神,但想深一層,亂倫之間也有愛,提出者又真的能接受到「亂倫婚姻合法化」嗎?說穿了,就是這些提出者往往沒想過反對者會怎樣回應與反駁。

除此之外,思考嚴謹、全面的人,在分析某個定義、論證或原則時,都會思考有什麼可能情況可以作為反例,質疑這些定義是否恰當、論證是否對確(valid)、原則是否錯誤或會產生荒謬的結果。

譬如,現代商業社會很流行的功利主義:「只要某個行為或政策能夠帶來整體最大化的利益,便是正確的」。但這想法明顯忽略了以下的可能性:「醫生殺死一個無辜的人,拿他的器官救五個急需器官移植的瀕死病人」,這無疑能夠帶來整體最大化的利益,卻明顯不正確。

我們在思考時,應該多一點想「自己有無可能錯誤?」、「對方有什麼可能回應與反駁?」、「有什麼可能情況,可以作為反例?」這類問題,避免固步自封的思維。另外,多些思考(3),也能拓展我們的想像力,發掘更多可能假說與猜想,有利知識的突破。

思考方法的分類

我們可以看到思考三式貌似簡單,實際運用起來卻會遇到更複雜的程序。譬如,如何避免語言的誤用或意義不清,這就需要瞭解語言概念上的弊病,以及有助於思考分析的概念工具。又譬如,如何判斷一個論證是正確,就需要瞭解基本演繹邏輯與歸納法。

在此,我們可以將(狹義)思考方法劃分成六個範疇:

1. 同情理解原則:瞭解正確的思考態度
2. 語理分析:釐清言辭意思的方法、避開有害於思考或妨礙有效溝通的語言概念上的弊病。
3. 基本演繹邏輯:檢驗論證是否對確(valid)或主張是否一致的方法。
4. 基本歸納法:檢驗論證是否歸納上正確的方法。
5. 謬誤剖析:瞭解典型的錯誤思考,從而避免錯誤的方法。
6. 概念工具:認識哲學家常用的概念工具,幫助我們進行概念分析與推理。

另外,我認為廣義的思考方法應該培養宏觀開放的視野與人文精神,所以增設了三個我認為不可或缺的重要課題:

7. 基本倫理學與政哲理論:瞭解基本倫理學與政哲理論,學習分析是非對錯。
8. 社會學視角與人文精神:瞭解社會學常見的議題與批判,培養廣闊視野與人文關懷
9. 科學思維與精神:瞭解基本的科學哲學,培養科學思維與精神。

我將會介紹這九個範疇的具體內容。(請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