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九十後自發帶團導賞 冀港人關心社區愛惜小店

九十後自發帶團導賞  冀港人關心社區愛惜小店

由左起:Herman、Candy、Kary,Karis(上)

(獨媒特約報導)台北市長柯文哲早前表示「香港很無聊,香港一個小島有什麼好看的」,言論引來爭議。香港真係咁悶?定只係我地無去發掘?6名90後青年早前便成立Facebook專頁「我們的獨家邨」,並自發舉辦導賞團遊覽石硤尾,旨在探索區內小店,希望港人能夠留意社區和愛惜小店:「唔好等到小店執先關注,提早支持佢地。」

香港的確只是一個小島,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無聊與否只在乎你有否發掘及留意社區內有趣的事物。這六名年輕人在一次緬甸的旅遊中認識,後來因為參加機構舉辦的比賽,要選擇一個社會議題服務市民。由於他們一直關注社區內的小店,故決定以此為參賽題目。

即使比賽已經結束,但因為對於小店的執著,他們繼續走在一起,在今年4月更成立「我們的獨家邨」,至今舉辦近十次導賞團,參加者累積200人。「其實唔係想有咩大影響,只係希望喚醒市民對小店關注,亦希望可以改變市民既消費習慣,行多幾步支持下小店。」

IMG_1687

傳出即將倒閉或結業、一窩蜂前往光顧和唏噓地懷緬,這大概是香港小店近年面對的三部曲。創辦人之一 Herman 承認要改變現況很困難,因此要思考新方式引起更多人關注,他期望港人可以在自己居住的區內組織和發起關心小店,「其實每人做少少就可以幫到手,每區都有組織就可以形成力量。」

石硤尾夾在港鐵九龍塘站與太子站中間,一直彷似被遺忘的地區。這群年輕人雖然不是居住在這區,但卻發現了它的有趣之處,發掘出很多有故事的小店。許寶瓔(Candy) 憶述計劃活動時,他們曾考慮設計小店地圖,在地圖上列出小店的位置,鼓勵市民光顧,但後來認為這方法不夠立體,未能令人充分了解小店背後的故事:「導賞團先可以帶佢哋進入社區,親身感受。」

獨媒記者在上月,一個烈日當空的星期六下午參加了「我們的獨家邨」的導賞團,有幸成為其中一位「邨民」,由其中四位創辦人Herman、Candy、吳家宜(Kary) 和 何一清(Karis) 帶領,同時與其餘十多位參加者一同感受石硤尾區的小店情懷。

IMG_1678

導賞團的集合地點為石硤尾港鐵站,開始前導遊Herman提出了幾個問題,例如每個人眼中小店的定義、小店對生活的意義和影響等。他笑言希望在導賞團結束後,大家都能夠得到答案。

其後兩個半小時,參加者游走於石硤尾區內,一共遊歷了九間不同的小店,它們各具特色,例如有售賣「公共空間」的新式小店,同時亦有舊式食肆、文具店。Herman 沿路一直向參加者介紹小店之間的「關係」,例如有部份小店互相認識,甚至會有合作。到達每間小店時,參加者都會進入小店參觀,有時更會購物;Herman 亦不停鼓勵參加者主動發問,使參加者能從店主口中得知小店更多故事及歷史。

由於時間有限,每間小店逗留時間不多,但亦成功使參加者認識到石硤尾社區內小店的存在。參加者吳小姐正是例子,她居住港島區,因為媒體的報導而留意「我們的獨家邨」。當天她特地下班後參加導賞團,希望可以多了解石硤尾的小店。尾聲時,吳小姐嘆道,原來在平平無奇的住宅區中,都隱藏了很多小店,認為是次導賞團令她感受到小店之間的緊密聯繫。

在路途上,Herman 提到小店與街坊的微妙關係,一名「少女」從小學到成家立室,再到自己的兒女升讀小學,光顧的都是同一間文具店。他又提到,區內一間舊式食肆售賣的點心都是按照街坊的意見作調整,例如雞扎為了長者健康,會選擇跳過油炸步驟等。大家頓然發現,原來很多小店背後都蘊藏了一個又一個富人情味的故事。

IMG_1664

在活動結束前,參加者逐一分享體會,他們認為小店是「具個人風格」、「獨資」和「有故事」等。「若果小店消失會點?」,他們均異口同聲表示:「好悶囉」、「無選擇」、「無回憶」,但亦有參加者坦言「其實好似無影響」。

IMG_1716

或許在每個人眼中小店的定義不一,但它們背後的故事卻同樣引人入勝。其實除了導賞團中的小店,參加者的背景何嘗不有趣?Herman 笑言參加導賞團的人來自各行各業,有區議員助理、醫師、老師等。Candy 特別提到,今次有老師參加導賞團,聲稱將會整理小店的資料,帶同學生參觀。這些支持都是他們繼續導賞的動力。「我們的獨家邨」希望每月能舉辦至少一次導賞團,推廣關心社區,尤其區內的小店。

香港的確是小島,但一點也不無聊,無聊的是領展及大集團壟斷,把商場和街市弄得一式一樣。只要關心和留意社區,每人都有一條獨家邨,都會發掘到其「好玩」之處。

記者:羅詩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