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Reason for God
Timothy Keller
Riverhead Books
作為一個無宗教信仰的人,有些時候會對各種宗教信徒很感冒。無論對方是朋友也好同事也好,日常的談話的內容大部份都不會觸及宗教,只是間中也會遇上有意無意間插入宗教內容,希望多多宣揚教義的忠實教徒,而凡事喜歡討論的我就不其然會詢問其相信的理由是什麼,而對話的內容就會變成:
A:為什麼你會相信神呢?
B:因為那是真確的存在,這裏的所有事物包括你和我都是建基於神創造世界的前提上的。
A:但是這樣說的根據是什麼呢?
B:聖經啊,聖經裏將神如何創造世界和各種神蹟都記載下來了。
一般來說,我盡量都會就此打住,因為繼續說下去往往也沒有太大的得著。以這樣的方法並不是不能解釋信仰的成因,畢竟信仰從來都有其主觀性,但要以完全相信,及毫不懷疑的態度去持續維持信仰,其人需要活於一個封閉的世界。畢竟,礙於宗教與現代社會發展,特別是與科學的衝突,他只能拒絕並摒棄某部分理性思維,將科學研究的成果拒於門外,才能夠避免矛盾於心內形成。
只是,這種宗教與理性之間的隔膜並非與生俱來絕不改變。經典力學的始創者牛頓就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發現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也視自己為泛神論者,更有了”God does not play dice with the world” 的名言。雖然如此,他們依然可以充分運用理性,他們所發展的科學理論並不需要宗教作支撐,卻無損其解釋世界的能力。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一試對現今的宗教作出合理懷疑,來看看結果如何,而本書正是一位基督教徒如何以理性看待自己的信仰。
宗教其中一個經常被人习難的問題在於每每將神描寫成無處不在而又無所不能,卻依舊容許人類甚至世界上其他事物所遭受的痛苦。既然祂如此全能,為何又要創造一個不完美且充滿痛苦的世界呢?畢竟,祂應該可以阻止災難的發生又或是改善人類的品格,到時世界則變得幸福得多。對此,作者提出一個可能性,指出痛苦其實不一定完全是負面的事物,以自己的遭遇為例,他曾夢見過所有家中的親人都突然離世,在夢內自然是痛苦萬分,醒來後除了如釋重負外,更重要的得著在於學懂珍惜身邊的親友1。這是每個曾經歷失去的人才能切身理解的感受,也是神讓世人活於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的理由。
當然,如果要討論下去,大概依舊可以質問為何神不直接創造出不用遭受痛苦就能珍惜身邊事物的人類,甚至如李天命般無賴地用邏輯謬誤要求神造出一塊自己不能抬起的石頭。但無論如何,最少作者所提出的是一個即使從凡人角度也合理而又有其可能的解答,而非訴諸"神的安排"並躲在名叫信仰的屏風之後。
一個宗教,如能在民主自由社會內與其他宗教平起平坐,卻仍蓬勃發展,大都有其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地方。只是,既然信仰是一個長時間的許諾去改變個人的行為與態度,若當中缺乏應有的理解,盲目崇拜而完全不去質疑所接收的教條教義,那即等於自願回到一般人民只能不聞不問的封建制度。理性地思考信仰的本質與其可能性,亦等於了解到宗教本身不能不面對的問題和限制。讓已然普及的科學知識去處理其可合理解釋的問題,而只將信仰放置在其能被需要及依賴的地方,或者才是在現代社會裏宗教所應追尋的理想位置。
Note:Timothy Keller, the reason for god, p.32
延伸閱讀:也看歷史上的宗教霸權—— Christopher Hitchens, God is not Gre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