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誰挽起弓箭 射天空的火舌」-專訪黃耀明

「誰挽起弓箭 射天空的火舌」-專訪黃耀明

文:周回

刺青雜誌編輯:Harold

文章原載於刺青雜誌佔領特刊《RECAP》Issue #1 ,電子版連結

登上迷惘夜車,駛向皇后大盜,經廣深公路走到今天的太平山下,「明哥」黃耀明的音樂從來不只音符,而是充滿符號。他在今年演唱會上說:「 我們做創作的, 都有責任去紀錄每一個好的、壞的時代。 當然,我們都有責任去令一個壞的時代,變成一個好的時代。」今天,他以「文化界監察暴力行動組」(文化監暴)召集人身份,在金鐘學聯吹水台對面紮起營來,沒有樂器,沒有咪高峰,只有黃耀明。

只要願幻想彼此仍在面前

記者是明哥的忠實歌迷,看到紅館台上那個吞咪的男人,就站在眼前,很有魔幻寫實的感覺。數天前,文化監暴還未成立,明哥就這樣在佔領區坐著,為學生打氣。現在有了個帳幕,就每天都在facebook邀請大家到場找他聊天。透過對話,明哥了解每個小人物的故事。白晝上班、晚上接班,群策群力裝置自修室、通宵留守,這些故事讓明哥不停說:「好感動。」

參與佔領的決定,由學生罷課開始。「學生罷課,意味著社會上的人要行動了。年輕學生都要這樣做時,大人更不應袖手旁觀。」和平集會換來暴力清場,促使了文化監暴的成立。他們希望譴責已經發生的暴力,並透過監察和紀錄,去阻止暴力再次發生。作為前輩,明哥希望為學生打氣,「告訴學生我們會與大家同行,去見證事情的發生,留守至最後。」

在某午夜火警鐘聲響遍

身為歌迷,記者很清楚達明一派首支派台歌《石頭記》已經涉及政治。達明一派於80年代出道,當時香港開始討論〈中英聯合聲明〉,明哥也在當時開始關注時政。最初,明哥多以創作人角度,像讀新聞般看社會議題;後來到了2012年選舉,便觸發他走得更前。「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已參與政治的程度,但無論如何你都是政治的一部份。你可選擇不參與,但正如很多人說,你中立,就等於幫助了施暴者。所以在如此重要的時刻,我認為每個香港人都應該表態。」

他形容那次選舉「很荒謬」,當時他正預備達明一派《兜兜轉轉演演唱唱會》,便把各社會事件融入演唱會中,給觀眾上了一課真正的公民教育課。「其實藝術創作和社會運動是可以互相激發和互動的。除了政治手段,軟實力如文藝力量也可以改變社會。」後來,演唱會的Part 2遇上反國教,他就索性邀請學民思潮在演唱會上唱歌。到了9月,他更與劉以達一起,在反國教集會上站台。就這樣,明哥從紅館舞台走到了社運前線。

前望去 默然面對

「如果終有一天要離開,請記住離開並不代表公民運動的完結。」這兩個星期,我們聽得最多的字眼大概是「清場」。但明哥相信離開並不代表完結:「沒有人想運動持續的,大家都想有真普選。如果政府肯回應我們的訴求,運動就能完結。但公民覺醒是不應完結的,大家應繼續監察政府的工作。」明哥認為我們在可見的將來得到真普選的機會不大,但更希望自已預測錯誤,勉勵我們要繼續爭取。「香港人已經改變,這城市的氛圍和氣場都不同了。」這就是明哥樂觀的原因。

上太平山 不見不散

訪問中,明哥不只一次提及「團結」。「希望大家盡量求同存異,找出同一陣線,也不要輕易標籤別人是甚麼膠甚麼膠,因團結才是力量,分化和內哄都對運動無益。」聽著訪問偶像的錄音,記者仍覺得這好像一場夢,就如這來得太慢卻到得太快的「兩傘革命」一樣,如夢。造夢就上吧,讓我們上太平山,不見不散。

(註:上文副題均為歌詞,分別取自《今天應該很高興》、《十個救火的少年》、《繼續追尋》和《 太平山下》)

原文刊在刺青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