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無何有之香」文學 X 視藝展覽

「無何有之香」文學 X 視藝展覽

䇿展前言

香,氳氤靉靆,芬芳馥郁的美好氣味,首先來自天然草木花蜜,有濃烈而中人欲醉者,亦有幽微高遠的清淡者。香也是自然與人工的交匯點,人類從自然提煉各種香料,虛無飄渺的香氣賦型為具體之物,中外均有源遠流長之香文化,家室、靈墓、廟堂、宮廷等處處,均見焚香,滌洗心靈,氤氳靉靆,有禮敬有幽思。

有說香港以土沉香而得名;土沉香又名莞香,1930年代的香港作家永言所著的《香港地名考》中,指香港「名以運香木出口著名」,元、明朝代,尖沙頭(即今尖沙咀)曾用作外銷莞香的中轉港,因此古稱「香埠頭」。香港素植有土沉香樹,但也是近年出現大量盜伐之事,才讓很多香港人認知到,這是香港瑰寶,是本土的象徵,它甚至令邊界出現(同時模糊)。

關於香港的歷史,總是眾說紛紜,錯綜複雜;概念尚未釐清,史實尚未爬梳,外在的擠壓卻已經來了。近年,「香港在消失中」,乃是民間普遍的情緒,消沉的無言共通。「無何有之香」食了個字,像個玩笑,但本應作為家鄉的香港,若不過如暗香幻滅難辨,其實甚悲沉。

香火不過煙雲,這是令人嘆息的虛無,還是我們可在虛無中生出自己的繚繞痕跡?氣味是感官,香歷來在文字符號系統中都借代女性,從女性視角,摸索幻化的身體,能在歷史、本土等大脈絡中,找到自己的創造性位置嗎?

本展提出「氣味/焚香」、「香港」、「女性」幾個角度,邀請藝術家與文學作者參展時,選取超過一個角度來作複合性的思考;文學作品均創作在先,而視藝作品乃是平等的對話,而非單純照本宣科的演繹。張愛玲的小說《第一爐香》、《第二爐香》享負盛名,均以香港獨特的社會環境為背景,其中女性命運與兩性關係之悲劇,亦側面寫出香港社會文化心理的隱暗一面;倪鷺露的繪畫素多率直寫意的女性型態,她自張氏小說中提煉場景和情緒,並以個人風格統御閱讀所識。曹疏影的〈沉香〉其實源於拇指姑娘的童話,有地底的黑暗稠密;鄭志堅的作品採「倒流香」的方式,往兩個方向傾流,香的燃燒是一種參差的生長。陳暉健的詩〈沉淪〉捕捉莫以名狀的曖昧場景,某種離開的意緒糅雜於密語的氛圍中;許思樂本身時常離開香港,反而在流動中引入了時間與回憶的維度,開闢了親密的離散型態。一種現代以至極其當下的立足點,讓「香」這遠久輕幻主題再作生成變化。

策展人:鄧小樺(文學)、石俊言(視藝)

展覽簡介:

香,有來自天然草木,也有從自然提煉各種香料,把香氣賦型為具體之物。香,亦如香港,其暗香幻滅難辨,實甚悲沉。香,歷來在文字符號系統中都借代女性,從女性視角,摸索幻化的身體。本展提出「氣味/焚香」、「香港」、「女性」幾個角度,進行文學與視藝對話。一種現代以至極其當下的立足點,讓「香」這遠久輕幻主題再作生成變化。



策展人:鄧小樺(文學部分)
、石俊言(視藝部分)


參展藝術家:
張愛玲 ─ 倪鷺露
曹疏影 ─ 鄭志堅
陳暉健 ─ 許思樂


展覽日期:2018年2月24日至4月1日

開幕酒會:2月24日(週六),6:00 - 8:00pm

地點: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8樓

開放時間:逢星期二至日中午12時至晚上7時
活動連結
主辦:香港文學館
資助﹕香港藝術發展局
鳴謝﹕艺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