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反疫苗教」的香港區傳道人

「反疫苗教」的香港區傳道人

歐美的反疫苗運動(the anti-vaccine movement)沒有停息的跡象,而根據醫學期刊 Pediatrics 的一項最新研究,那些關於疫苗的正確訊息,無論理據有多客觀多有力,都無法改變反疫苗人士的錯誤觀念,甚至會令他們反疫苗之心更強!有人將反疫苗運動比作一個 cult,不無道理,因為反疫苗運動有明星級的推動者,例如美國的 Jenny McCarthy,像是教派的傳道人;追隨者則信心堅定不移,對於任何不利自己立場的證據,都不為所動,可以用似是而非的說法來反駁,就算要訴諸各種陰謀論,亦在所不惜。

「反疫苗教」已傳到香港,而樂評人林綸詩和作家湯禎兆合著的反疫苗書《素人父母》一出版,兩人便儼然成為「反疫苗教」的香港區傳道人了。「傳道人」一說,絕非生安白造,林綸詩自己早兩天在《明報》發表的文章〈作為父母的覺醒 〉就這樣說:

『有時會想,若能令少一個人打針,已是積了點福。在我眼中的「傳教」計劃,很多醫師更是天天行善——不單呼籲別打針,更是嘗試扭轉毒針帶來的害處,髗底療法、順勢療劑、中藥針灸,醫的方法都是以疫苗創傷作基點才能成事的,在這個平行時空,沒有人爭論疫苗是否有害,並已着手事後工作——另一邊廂,反疫苗卻仍是「滅絕人類」的所為。』

她有「傳道」計劃,目的是行善積福,卻要忍受別人指責她推動的是「滅絕人類」的所為 --- 這種語調,真是充滿宗教情懷啊!

然而,疫苗是否真的如這些反疫苗人士所信的是毒針,須要用客觀的方法判斷;他們的「宗教情懷」,卻正正是客觀判斷的障礙物。因此,這些「反疫苗教徒」很多時候連基本的批判思考也做不到,隨便接受傳聞證據(anecdotal evidence)、以偏概全、和混淆先後與因果(post hoc ergo propter hoc);林綸詩以下這幾句,就是最佳例子:

「為何大家不能聽無數母親的話,而只去信專業、科學呢?一切都在我們眼前發生。有父母說,打針後,孩子性情大變;有父母說,早產的孩子吃得多抗生素,面愈來愈青,反應也愈來愈慢。[...] 那支一歲 MMR 針令我這位新手媽媽覺醒了。孩子發燒,看中醫,毒至肝、肺、腦袋、中耳,吃十四劑藥後,紅疹發至全身表面,針毒就在眼前。」

有些事實,只要稍動腦筋,便不會犯這些「反疫苗教徒」所犯的謬誤。林綸詩說:

「大家說反疫苗者破壞社區免疫力,傳染病爆發時,染病者卻多是有接種者。」

這是事實,她只是指出而沒有加以解說,但她既然以此作為反疫苗的論點,言下之意應該是「疫苗根本無效,否則傳染病爆發時,染病者便不會多是有接種者了」。可是,由於絕大多數人都接受了各種疫苗注射(至少在歐美及其他先進地方是這樣),這個事實是意料之內的,完全不能證明疫苗無效,而且是個很容易理解的事實:沒有疫苗能百分百防禦相應的傳染病,假設接種某疫苗的人中有百分一仍會染病,並假設某十萬人的社區只有一百人沒有接種這疫苗,那麼,這傳染病爆發時,即使這一百人全都染病,人數仍會遠遠不及那十萬人中的百分一(即一千人);然而,受惠於疫苗的人,卻以萬計。

我沒有那麼黑心,希望那些反疫苗人士的子女染上可怕的傳染病;另一方面,想到反疫苗運動會增加傳染病爆發的機會,無辜禍及那些接種了疫苗的小孩子(記著,沒有疫苗百分百有效),我便心有不忍,因而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