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 香港消防處於11月開設Facebook專頁,以身穿全藍緊身衣的「任何仁」推廣急救知識,其破格形象即成為網上熱話,甚至引來無數二次創作。「任何仁」背後的創作團隊原來是一群消防救護人員,消防處社區應急準備課署理救護監督(新界西南)周詠賢承認「任何仁」設計破格,但他希望公眾可以多留意影片的救人訊息,不要過於側重「任何仁」的形象。
一眾傳媒到達百勝角消防救護學院的訪問場地,三名穿著整齊制服的救護人員早已在等待。消防處於10月重整架構,設立新部門「社區應急準備課」,專門介紹基本求生技巧。
「大家好,我想首先講講『任何人』的構思。」周詠賢率先發言,他曾任救護組社區關係組,負責編劇及導演,廣受歡迎的「任何仁」正是出自其構思。周詠賢表示「任何仁」其實早已出現在消防處推廣使用除顫器課程的海報上,他當時花了兩個月時間構思,見反應不俗,於是「想再行多步,用啲有趣生鬼方法推廣」,遂與救護主任羅儷兒一同繪畫分鏡圖,於影片中實體呈現「任何仁」。他指,整個創作團隊為數約10人,全為消防及救護人員,並非專業的拍攝人員,「大家都想抱住熱誠想將救人的訊息傳遞給公眾」。
影片源自真人真事 盼市民細味內容
周詠賢多次強調自己不是專業的電影人,「只是個講故事的人」,而他編寫的故事來自日常生活。周詠賢表示,「任何仁」與拳擊選手曹星如合作的「擊活人心」影片,故事由真人真事改編。他憶述在一、兩年前有位年輕爸爸在運動期間心臟病發,幸得市民即場施行心肺復甦法(CPR)及心臟去顫器(AED)而獲救,令年輕爸爸能與家人重聚。故事令他深感出手救人「唔只救一個人,而係救一個家庭」,希望市民可以細味影片的內容多於留意「任何仁」的形象,「佢(任何仁)只係一個導體」。
揭藍色緊身衣之謎
網上有評論指「任何仁」設計破格,懷疑與預算不足有關,甚至有指與成人影片角色相似。周詠賢就認為有批評才是好事,「呢個係市民可愛嘅地方,做公眾教育應該聆聽公眾嘛。」周又指「任何仁」的構思參考過不少卡通圖片,但由於技術不足,「所以有兩隻手、兩隻腳就接受」。及至要將「任何仁」實體化,本來打算以人偶款式製作,「但發覺公仔款冇手指,做唔到CPR(心肺復甦法)」,才造就今天緊身藍衣的形象。至於為甚麼「任何仁」會是藍色?周靦腆回應:「咁消防處通常用紅色,用藍色反差好似大少少。」他坦言曾擔心設計破格,特別感謝部門管理層信任,「部門有胸襟去包容創意好難得」,但他沒有透露整個計劃的預算,只稱是「好高效的成本」。
訂立《好人法》要視乎市民能力
消防處落力推廣救人、自救的精神及知識,但有前線康文處職員及外判保安員曾表示怕因做錯而牽涉法律訴訟,有學者更倡議訂立《好人法》,為施救者提供法律保障。救護監督(社區應急準備)吳苑茵認為,立法言之尚早,要視乎市民是否已準備足夠的知識及能力。她又指,消防處的職責是滅火救人,「只要你肯幫人,做多做少已經係後話」。
記者:周頌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