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念無明」中的希望

「一念無明」中的希望

阿東是位精神病康復者,回到社會後,被標籤為「痴線佬」,人人敬而遠之。朋友私下戲謔阿東為「思覺大師」,重投職場被拒,鄰居嫌棄甚至群起逼遷,連父親都在牀底放把鐵鎚防身。

阿東就住在那間不足百呎,廚廁共用,連鄰房竊竊私語都聽得見的板間房,抑壓感更加如影隨形。

電影批判了大眾的偏見及虛偽,亦點出了醫療體制流水作業,社區支援小組及宗教組織圍爐取暖,那些安慰別人的人,其實更需別人安慰。成年人的世界沒為阿東處境帶來生機,反是板間房中那位小孩,卻為阿東帶來希望。

劇終時,畫公仔畫出腸,大字標題,呼籲大眾對精神病患去除負面標籤,增加認識及平等接納。電影中,那位小孩未經太多社會教化,故能平等對待阿東。但是,小孩作為電影唯一希望,卻被他的母親逐漸撕毁破壞。當租戶合議逼走阿東父子時,小孩主動走上天台陪伴阿東,眾人以為阿東想對小孩不利,小孩欲為阿東辯護時,他一句「唔係」未曾說畢,便被其母一巴摑下去,並回敬一句「你識咩呀」。這場面何其熟悉。

小孩與阿東一樣,將成長於破裂家庭,有位不算稱職的母親,母親正向小孩灌輸用雙手工作沒有出息的價值觀。小孩長大後,會覺得出身於板間房十分羞恥,為了出人頭地,他不惜一搏,或會像阿東一樣,借下巨債炒賣,失利之下情緒崩潰,然後,陳東的悲劇降臨在他身上。

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