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KANO》: 熱血木瓜

《KANO》: 熱血木瓜

(原刊 av magazine 14-03-2014)

AVM Review

魏德聖與馬志翔聯手打造的棒球電影《Kano》,延續了《賽德克巴萊》檢視台灣歷史的精神,時間線延長至30年代日治時期的台灣,日本人正在台灣展開基礎建設工程,如建築水壩,引水灌溉農田,造褔後世。

從《賽德克巴萊》,台灣原住民抗拒外來統治者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歷史,來到《Kano》故事背景的年代,「殖民統治者」的角色淡化了,觀眾看到的是台灣原住民、漢族及日本人已經融合,電影透過工程師八田(大澤隆夫 飾)的角色,正在進行龐大的水利工程,反映出一個各族共同奮鬥的年代,孩子們都非常尊敬八田,感謝他為台灣土地所作的貢獻。

反而歧視的目光來自「本土」的日本人,他們瞧不起台灣人,而打破這隔膜的,是來自台灣嘉義的一群「未來農夫」–一群年輕人組成的棒球隊,也奠定了台灣棒球在歷史上的地位。

1931年,來自台灣第一所農林學校—《KANO》嘉義農林的野球隊。嘉義野球隊成立之初,原本只是用棒球來強身健體的社團,在正式比賽中未嘗一勝。

日本教練近藤(永瀨正敏)接手後,在近藤選材不分人種的精神,綜合了日本人善防守、漢人打擊強、原住民跑得快的優勢及艱辛的訓練下,嘉農野球開始成熟,一路過關斬將打進日本甲子園少棒大賽,讓日本國民刮目相看。

電影雖然有極具特色的時代背景,但骨子裡還是揮灑熱血的體育電影套路,大部份劇情其實很「俗套」,例如球員吳明捷(曹又寧 飾)的初戀無疾而終,以及幾場在滂沱大雨及泥濘下的比賽,加上片中大量勵志的金句式對白,其實是頗為煽情催淚的……總之,手法是慣見的,但電影仍然激動人心,全因我們仍然相信,仍然懷緬那個純情的年代

曾經參演《賽德克巴萊》導演馬志翔是原住民,對這段歷史感受深刻,他亦成功地把這隊熱血棒球隊的精神重現,幾位新晉演員令人耳目一新,藉著簡單而睿智的對白,帶出為理想奮鬥及相信團隊的堅毅精神,片中的老師以種木瓜來比喻,他在其中一顆木瓜樹根部打進一口鐵釘,令它有「快要死去」的危機感,「所以會義無反顧的開花結果」,為最後的生命階段留下成果,而旁邊的木瓜樹也感到「沒有退路」而長出肥美的果實 — 這便是三族共和的Kano 團隊精神,互相砥礪,互補不足,反觀現在充滿矛盾爭端的社會,我們能不汗顏?

原文刊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