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在觀看《觸不到的她》(Her)的時候,讓我聯想起科幻小說衛斯理系列的其中一個故事《筆友》,也讓我聯想起每半年一輯的經典日劇SP《世界奇妙物語》,它們都是以奇幻故事的方式去說道理。當我看完《觸不到的她》之後,一邊回想起電影裡的多首插曲和片段,在絲絲傷感裡感受到一點快樂,有看過這齣電影的話,或許會明白這種感覺。
不難想像的未來世界
電影的故事很簡單,講述男主角Theodore在離婚後一直懼怕社交關係,在機玄巧合之下,與人工智能OS1系統Samantha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故事的時代背景被設定於在不久的未來世界,但其實與現今社會沒有太大的分別。有人說男主角是「宅男」,與觀眾有很大的距離感,但其實不少現代人的行為也與Theodore無異。試想想我們每日花在手機應用程式和社交網站上與人溝通的時間,是不是比人與人直接的交流差不多?甚至更多?坊間亦有不少以虛擬戀愛作為主題的電子遊戲,部分人迷戀動漫角色的程度亦比真人更甚。所以,其實每位觀眾也能夠有不同程度的投入。
言歸正傳,其實男主角Theodore的職業本身就已經很有趣,是一間幫人寫信的公司的職員,每日都在撰寫虛假的感動。在未來世界裡,竟然連寫信都要別人代勞?其實不難想像,就好像現在黑膠碟被捧上神臺、成為了少眾的樂趣一樣,可能在不久的未來世界裡,大部份人都習慣了以短訊和表情符號與別人溝通,寫信成為了少眾的品味樂趣。再者,由於未來世界的人非常忙碌,沒有時間與親友直接溝通,亦可能忘記了如何去寫一封信,因而要透過公司代勞,就好像傳聞中的「代客拜山」服務般。
主角Theodore的職業襯托了他離婚後的性格和行為。畢竟人不是機器,無法被預測,亦不會事事阿諛奉承。Theodore婚姻失敗之後,讓他對人、對社交和戀愛也失去了信心,生活場所離不開公司和居所。由於害怕再受傷,他放棄了展開新戀情的機會。他在遇上OS系統Samantha之前,就已經在進行「聊天室」Cyber Sex,不過那次應該是真人。當他和人工智能系統Samantha相戀後,便與Samantha進行Cyber Sex,最終Samantha竟然找來一位真人,當成是Samantha的身體,「人聲配合」,異化到連Theodore也不能接受。
人工智能OS1系統就好像真人一樣,風趣幽默、懂得遷就用家、幫用家辦事、製造驚喜、不斷學習和不斷進化,但Samantha只是OS系統的其中一個分身。電腦系統聰明反被聰明誤,而且它也太誠實了,竟然忽略了愛情中的「佔有欲」元素,Samantha在電影尾後告訴Theodore,「她」正與641位用家談戀愛,最終更選擇了自我終結……不過,這個方式卻能有效地「治療」好Theodore的婚姻情傷,讓他看清楚這個現實世界。
明知是夢卻選擇留在夢裡?
我用上「治療」這個字眼,是因為我對「人機戀」抱有負面的態度,其實電影也是。電影在討論一些問題:究竟與人工智能談戀愛是否可以接受呢?為甚麼呢?究竟甚麼是「虛擬」,甚麼是「真實」呢?究竟甚麼是「生命」?
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讓我聯想到一個經典的思想實驗「桶中之腦(Brain in a vat)」。假設可以把你的腦袋拿出來,放在一個超級培養皿中繼續運作,用一部超級電腦刺激這個腦袋,模擬你的日常生活。但由於我們平日獲取的所有外界資訊都是經由腦部過濾,那麼你如何能夠證明你周圍的世界是「真實」的呢?
畢竟人都是動物,有動物的天性和本能,人是需要和真人相處的,不論是物理上還是心靈上的交流。在電影中,我們能夠看到人工智能Samantha在很多地方仍不能夠代替到真人,至少主角Theodore也是知道Samantha並非真實存在的女性,只是以另一種形式存在的「吹氣公仔」。
而這一點其實是非常關鍵的,因為若然你是完全不知道Samantha是人工智能,那反而沒有甚麼問題,因為你可以當成是一種遠距離戀愛,能夠真心投入地享受當中的快樂。可是,由於Theodore「欺騙」不到自己的內心,導致Samantha帶給主角Theodore的快樂只是短暫的,同時還伴隨著更多的空虛感覺,其實得不償失,所以Theodore清醒過來是有需要的。Theodore與Samantha的分手更讓他明白到「真實」的重要性,結局那一場戲, Theodore與好友Amy一起上天台,重新觀賞城市的景色,象徵著兩人的重生,放棄了OS系統,病癒了,重新面對人與人之間相處的現實。
最後,《觸不到的她》整部電影的調色朦朧得來清新,還有點LOMO的感覺,讓人感到好像是發了一場很漫長的夢,夢醒過之後,從悲傷的夢鄉裡步向現實世界,還有積極的意味,電影的結局正是想表達這一點。無疑這是一齣很有深度的奇片,以科幻和愛情作主軸,讓觀眾反思不少人生問題,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