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紅Van》:尋找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千呼萬喚始出來,由陳果執導、改編自高登人氣網絡小說的電影《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終於上映。如果以主流電影的角度來說,《紅Van》當然不及荷李活的科幻懸疑片,但如果以「cult片」的角度來說,《紅Van》相信會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港產cult片經典作品。

一如陳果以往的作品,《紅van》是一齣非常有本土特色的電影,還結集了科幻、喜劇、懸疑、驚嚇、低俗等元素,別樹一格。電影版的《紅van》抽取了小說版的精華,主線劇情大致相同,講述一輛由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經過獅子山隧道之後,突然發現街上的人和車全部消失了,好像去了另一個時空,車上17人如何解開謎團和求生……

電影版與小說版最大的不同是,電影版是以第三身角度去敘述故事,缺乏了主角內心世界的豐富獨白的思考,那種敘述故事緊張的氣氛不同了,單是這一點,可能就讓不少原著忠實讀者失望。但電影版加入了大量原創的細節,補足到小說某些空白不足的地方,豐富了整齣電影。電影絕冇悶場,以林雪和任達華為主的笑位支撐著整齣戲,戲中的笑位和懸疑位,亦轉接得很流暢和自然。

就好像日本漫畫《漂流教室》般,當一班人突然去到另一個時空,不同人也有不同的反應,有些人自告奮勇扮演領袖,有些人幸災樂禍,有些人選擇逃避,有些人以迷信去安慰自己……電影版《紅Van》其中一個成功的地方是,十多個角色也描寫得十分鮮明和立體,性格和行為各有特色,而某些角色與小說版有很大的改動。

電影《紅van》獲得香港政府的電影發展基金資助,但電影內明顯有大量政治隱喻,真是諷刺。聽到經典對白「當我哋架紅Van穿過獅子山隧道嗰一刻開始,我們嘅城市,已經唔存在架啦!」與「大家無謂再呃自己話出面一切正常」,聰明的觀眾很自然便會將紅van比喻作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後的「香港」已經變成了不再熟悉的「香港」,新聞自由、言論自由、法治、程序公義等核心價值漸漸腐爛。

正如車上的乘客初時不肯面對現實,但漸漸覺醒,相信大埔已經變成了另一個「大埔」,並落力去尋找失落的大埔。當香港已經變成了另一個「香港」,香港人對作為香港人的身份認同便會受到了衝擊。電影不禁要問:究竟甚麼是「大埔」?甚麼是「香港」?除了因為電影要到外國參展這個目的之外,電影刻意在鐵路博物館、大埔舊墟天后宮、大埔墟市、中文大學等地拍攝,角色在解開懸團的同時,尋找失去了的「大埔」,就好比香港人竭力尋找失去了的「香港」一樣。

戲中出現了不少本土文化,例如麻雀館、紅Van、茶餐廳、粵曲戲棚、高登、MK仔、LV港女、港式粗口等,這些都是一直給予香港人親切感的生活文化,幫助建構出香港人身份的認同感。當然,香港人身份的認同感不只是建基於生活上的文化,電影提醒大家還有大部份香港人珍惜和認同的民主政治制度(雖然並不完整)、司法制度、社會制度,以及自由的空氣。

電影彷彿在提醒香港人:「無謂再呃自己話出面一切正常」,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有傳染性的「病菌」也會找上門,要好像戲中的角色般,人人都要變成「董太」。香港人在迷失過後,最終也要以行動想辦法求存,捍衛香港重要的核心價值,重新建立的身份認同。

電影還有一段戲是講普選特首,林雪問2018年和現在有何不同?任達華說:「2017有普選特首,同之前內定唔同。」觀眾會即時在心裡面想:「別那麼天真吧!2017特首普選真的不會是內定嗎?香港真的會有真普選嗎?」另外,留意在出字幕之前,結尾畫面上的字句,很明顯是有政治含意。

電影還有不少微細的位值得討論,例如四名中大學生之一有一位是操內地口音,是不是想表達本地大學有很多內地生的訊息?2018年的特首要在海外呼籲國際救援隊,是不是表達特首的無能?電影還有不少伏線,希望續集能夠替小說完成那些未完成的任務。

最後,電影的特技其實麻麻,很多地方也不合情理,例如用刀殺人冇血,但反而突顯出cult片的味道,成為了可以接受的笑位。或許是由於筆者對小說版感到十分失望,所以整體來說,對電影版是非常收貨,亦很期待拍攝續集,希望電影發展基金資助不會因為政治原因而不再資助《紅Va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