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登月第一人》:那月球的第一步

《登月第一人》:那月球的第一步

電影根據首位登陸月球太空人尼爾岩士唐的正式傳記改編,以岩士唐為中心,敍述美國太空總署於1961至69年間的籌備及完成登月任務的故事。

60年代,尼爾岩士唐(賴恩高斯寧 飾)參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陽神計劃,進行史上人類最危險的任務:載人登陸月球。在這太空科技剛起步的時代,國家不惜工本,甚至犧牲性命,誓要達成史無前例的成就。

這電影貫徹導演戴米恩查素的鏡頭美學,以鏡頭及剪接快速表現出岩土唐一家的心路歷程。起初充滿微粒的16mm,仿似一般家庭的生活片段,建立起他們所面對的人生低潮。然後到加入NASA後的35mm,突顯了時代、以及科技的進步。到最後,觀眾跟隨岩士唐的腳步,一起登月時轉用的70mm IMAX拍攝,完美地表達出「後人再沒有可能看到同樣壯麗的景色」的震撼。雖然沒有《星聲夢裏人》那些令人眩目的華麗剪接,卻以平實的畫面深深撼動人心。

除了剪接,配樂也應記一功。火箭發射時恐怖的金屬聲、在月球時令人屏息的真空,意外發生時,輕輕的「啪」一聲,沒有過多的音效、沒有煩擾的音樂,卻比任何悲壯的配樂更令人心碎。

當然有好的剪接及配樂,也需要好的劇本才可成為出色的電影。作為自傳,觀眾可以更清楚在國家歷史任務後的個人情感。沒有一味地歌頌國的厲害、國的先進;沒有一個人心甘情願,毫無疑問地為國捐軀;更沒有掩飾在科技競賽下,人民依然過著貧窮的生活。但在這情況下,人依然會響往登月。他們相信,登月計劃足以將一整代地球人的眼光放至無限遠,讓人對事件的看法徹底改變。可惜這種信念,在現代已經蕩然無存。

現在大部人都只著眼於自己的生活,看重自己的生活質素。每個父母都會叫小朋友好好讀書,將來才可過好生活。但讀完學位課程後,有人希望可以進一步進行學術研究時,卻被人嫌棄書讀得太多,是逃避工作的藉口。但他們卻忘記了,是因為這些人,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眼光才得以改善。如果不是有人充滿好奇心地探討問題,我們也不會有書可讀;也不會在幼稚園時已經懂得Stegosaurus(劍龍)及Invertebrate(無脊椎生物)。每個人都只想輕輕鬆鬆地生活,卻沒有人想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又或者有人希望可以超越前人時,卻被世人恥笑,甚至說他們徒勞無功。

這電影確實地告訴我們,好奇心是會害死貓。但沒有前人的犧牲、前人的好奇心,便不可能就造今天的世界。有多少人披著巨大的恐懼,為的就只是希望去探索一些我們一早應該要探索的未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