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哪一天我們會飛》:不必後悔當日的選擇,只需堅持昔日的夢想(文:庸生)

《哪一天我們會飛》:不必後悔當日的選擇,只需堅持昔日的夢想(文:庸生)《哪一天我們會飛》:不必後悔當日的選擇,只需堅持昔日的夢想(文:庸生)

文:庸生

筆者網頁:
www.facebook.com/hkfilmcritic

憑《狂舞派》一躍成名後,黃修平導演延續其本土電影夢,推出新作《哪一天我們會飛》。這次電影以中年夫婦的角度出發,回憶當年未圓的夢...

回憶起昔日錯過了的蘇博文

電影的英文片名為《She Remembers, He Forgets》,記憶是這部電影的主要題材。電影透過九七前、主角中學時期的回憶,與九七後、主角成家立室後的今天作對照。記憶是脆弱的,在現今的情節中,昔日的「手工王」男主角彭盛華變成香港的「打工仔」,投身於工作而變得善忘,連邂逅妻子余鳳芝的難忘時刻、難忘的「惡搞」歌詞也忘記得一乾二淨,更莫說要他記得妻子在那一日煲湯,亦莫說要他記得並堅持近二十年前對於手作的熱情。妻子余鳳芝不滿丈夫對家事的善忘、更不滿丈夫連對上一次旅行在何時也忘記,這是因為鳳芝還記得夢想,她環遊世界的夢想。

一次舊生聚會中,勾起余鳳芝九七前學生時代的回憶,面對沉悶的婚後生活的她記起當時曾有過的選擇,記起她當年錯過了象徵著夢想的男同學,蘇博文。

面對回歸的抉擇:「移民」還是「留港」?

主角們的學生時期設定為九二年,一個即將面對回歸的時間。學生們面對的是從學生身份到踏入社會的轉變,兼且同時要面對九七回歸後的巨變,可說是最迷茫的一代。在這個金錢掛帥、而且前景不明朗的都市,連「夢想計劃書」中也要填寫行業的前景等實際考慮,令原來想填寫跳舞的改為填寫工程師,足球員則改為健身教練。女生們談論的是如何結識富有的男生,仿彿她們的夢想就只是「嫁個有錢人」,正如蘇博文所言,香港絕對不是實現夢想的好地方。

面對回歸,一些學生選擇擺脫宿命、移民離港;一些學生則選擇接受現實、銳意適應新環境、北望神州。當年的余鳳芝就如九七前香港的寫照,不知何去何從,對前路感到迷茫。此時她同樣糾纏在兩條路向、兩個男生之間,而且是甚具政治意味的抉擇:
跟隨蘇博文赴英國,選擇加入「移民派」,實現她環遊世界的夢想,兩人一同追逐飛行夢;
或是與彭盛華一同成為「留港派」,與這個不會給她飛行夢,但能為她築起一個「手工香港」、築起一個「家」的人,一同守護在家園。

選擇留港是人生的遺憾?

最後鳳芝就如大部份的香港人一樣,錯過了跟隨蘇博文赴英實現夢想的機會,與彭盛華留在香港,面對回歸現實。

回到婚後的今天,鳳芝仿如今天的香港一樣,面對來自內地的小三的威脅。彭盛華除了受內地女人的誘惑而陷入危機,亦為滿足內地的老闆而違背自己,口裡常掛著「老闆永遠是對的」而去製作劣質、沒有品味的手工,從年輕時製作香港模型以至今時今日製作圓明園......彭盛華是受內地市場所引誘,而為滿足內地市場而拍攝劣質合拍片去賺錢的香港電影人的寫照。

鳳芝選擇了象徵「留港派」的彭盛華,最後換來內地女人所帶來的婚姻危機。可能觀眾們會為鳳芝當年的選擇不值,鳳芝亦因而不禁回憶當年錯過了象徵「移民派」的蘇博文、錯過了的移民的機會。但事實上是,這未必是人生中的遺憾,蘇博文永遠是夢想先行,他雖愛鳳芝但卻要求她迎合自己的夢想去一同赴英,蘇博文體現了「夢想是當你停止呼吸的一刻前仍想做的事」,他為夢想而死,永遠忠於其夢想,就如彭盛華戲言,他是飛行學會永遠榮譽會長,但這種人真的可為她築起一個家?

鳳芝就如現今香港人一樣,在面對內地所帶來的惡劣環境下,後悔當年自己錯過了的移民機會,更幻想可以再次接觸蘇博文,幻想能夠擺脫現今的狀況。但黃修平告訴大家,有內地小三的彭盛華是差,但蘇博文亦未必如想象中美好,因為移民未必能帶給你一個家。而且當你現在萌生接觸蘇博文的念頭、移民離開香港的念頭時,亦已為時已晚。

蘇博文已成過去,鳳芝不必後悔當日的選擇,應積極面對現實,面對與彭盛華的婚姻。

喚起被遺忘的創作夢

哪一天鳳芝和彭盛華才會飛?當彭盛華得知蘇博文為夢想而死,當他看過蘇博文九七前的遺物,彭盛華昔日的熱情終被喚起,他記起了九七前、學生時期的事物,並與鳳芝回到校園製作代表九七前、代表尚未回歸的作品,而非那些迎合內地口味、為錢而造的商業品。在象徵香港的獅子山下,與鳳芝一起重拾當年的夢,香港人的夢。

由於受內地龐大市場所吸引,近年本土電影被合拍片取代。黃修平被奉為本土電影復興的其中一位重點導演,他透過這部新作探討現今港人在面對現今惡劣狀況下,從而懷緬過去所錯失的離港機會的心態。黃修平告訴大家不必後悔過去所錯失的,而是要時刻回憶昔日的美好事物,以喚起昔日的熱情,並如彭盛華一樣重新出發,不再為內地市場而創作,而應該創作昔日自己所熱愛的作品。相信鳳芝喜愛的會是昔日的香港模型而非今天為錢而造的圓明園,而相信香港人喜愛的,亦會是如《哪一天我們會飛》的本土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