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字袁.琦說〉009-教牧的素質(3)

〈字袁.琦說〉009-教牧的素質(3)

序言

世代之間,除了「之爭」外,到底有沒有坦白溝通的平台與機會?近年社會漸見新舊一代的分歧,在社會如是、在教會內外也如是。袁天佑,循道衞理聯合教會事奉 38 年,雖已退休,但在建制教會中也有些名氣;殷琦,卻是「鬧教會」「鬧」到出書的年輕平信徒。二人今天,嘗試就不同議題談天、說地,盼望在社會、教會裡,二代之間,能尋找到那相遇的地平線。

致琦:

最近在網上,甚至是在講壇中,有人提及「大牧」、「小牧」,「KOL」,「權威」等名詞。可能是孤陋寡聞,個人很少聽到有牧者自稱為「大牧」、「KOL」,或自認是「權威」等。或許有長輩的責罵過於嚴厲,但也毋須自覺是「小牧」,被「大牧」欺凌。

還記得我在上次提及我按牧時,主禮牧師對我的訓勉嗎?他還有這樣說:「你曉得你奉召將要受的職份,是何等偉大和重要⋯⋯是何等高尚和重要。因為上帝召你為使者,為主的牧人和管家,教訓勸勉,和牧養主的百姓⋯⋯」。牧者的工作是尊貴的,不要少看自己。

但另一方面,也不要把自己看得過高。耶穌說:「誰願為首,就要作眾人的僕人。」(可十44)耶穌又說:「你們做完了一切所吩咐的,要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該做的。』」(路十七10)既然大家都是僕人,所做的都是主人所吩咐的,那有「大牧」、「權威」或「KOL」可言?

在你所寫的「要成為一個傳道人到底有幾難?」一文中,提及按牧要經過漫長的過程和歲月,是否合宜呢?我個人是贊成是需要時間的。

其實,按牧與否,只是擔任宣教幹事、傳道、宣教師、副牧或會吏等,都是作上帝所呼召的工作。按立牧師,不是升職,所以在我所事奉的宗派中,沒有因按牧而加薪,也沒有因被派往大堂會或小堂會,薪酬不同,只是按年資而略有調整。反之,按牧,除責任可能加重外,還有更重要的一事,在我被按立的禮文中這樣提醒我:「若是教會,或教會中的一人,因你不謹慎而受到損傷,或遭陷落,你須知道這罪過甚大,責罰也必很重。」

漫長的過程,只是考驗自己是否學習謙卑的功課,學習做僕人,不單作上主的僕人,也作眾人之僕人,還要甘心。按牧,只是教會看見一個被上帝所呼召的人,從他事奉的歷程中,看見他這份甘心樂意作眾人之僕的肯定。我認為這是作牧者最重要的素質,你認為如何?

致袁牧:

坦白講,我亦不認同所謂「大牧」、「小牧」。彼此都是上帝僕人罷了,何來大小之分?大小之分,明顯受世俗眼光之限。而此界限,亦正正顯示這些牧者大概未有「甘心樂意作眾人之僕」的覺悟吧?如果只是「眾人之僕」,難道還會有「大僕」、「小僕」之分?這還真的可笑了。而「越尊貴者卻越要懂得謙卑」這語,不僅適用於牧者身上,也適用於在政權中、位高位之官員吧。

而為回應你關於「作牧者最重要的素質」的提問,我也特地重看一下自己所寫的「要成為一個傳道人到底有幾難?」一文。對於「成為傳道牧者是需要歷練和時間浸淫」這一點,我是無異議的。在前文中,我甚至寫下「以上這些歷練某程度上是必要的。教會作為確認的關卡,執得這麼緊,其實是無可厚非,因為教會正正是一個對「人」的群體」一語。但,我感到無奈的是,在漫長的過程中,教會用太多「私人」的主觀眼光去「評核」你所做的私事是否合神心意,包括檢視對方私生活、教會參與投入程度;而甚至這些「評核者」,對委身的信徒本身可能一點也不熟悉,卻透過「教會得來的八卦」或者「旁人的說三道四」去決定一個人能否得到教會讀神學的捐助,實在令人無言。一方面,基督教門派之間的種種門戶之見(例如某些堂會只聘請自己宗派神學院畢業生),也令某些想立志委身的信徒感到無奈和不滿。

門戶之見的問題太過複雜,倒也罷了。但我想問,如果「作牧者最重要的素質」是「懂得謙卑」、是「甘心樂意」(我也基本上認同這一點),何解「評核者」的目光倒非著重此點,而是「委身者的私生活」、與其「教會參與投入程度」、甚至是「起教會裡識幾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