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喬裝成規劃師混入了《環珠江口宜居灣區>》規劃的專家諮詢會。編制組發表的公眾諮詢稿 ( http://www.prdbay.com/UploadFile/20111171763588435.pdf )內容只有各種美好概念的堆砌,例如灣區將會被建設為 「灣區跨界綠道網」, 打造 「魅力水道網」, 建設 「人文風情區」 , 「區域公交網」, 培育「新市鎮」; 入面有「綠色區域」,「幸福區域」 ,「暢通區域」 ,「智慧區域」。按理大副校長阮曾媛琪的說法,就是一個「桃花源」般的理想理圖。可是,這桃花源正正就缺乏了具體的政策和持續的公眾參與計劃。我擔心,香港將會變成這願景之中,貌似世界之窗的城市。
香港版圖上一些未通過公眾諮詢審批的項目 (如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深港機場軋道、北環線),已經被列入「行動計劃」,是否對這些項目志在必得?
方案的編制小組表示此項目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加強公眾參與」,這是對在場的規劃師無情的嘲笑。原來「公眾參與」是指編制小組早前「發放近千份問卷」,「已有充足諮詢」。而且「公眾可在一月十日前於網上發表意見」。而是次「專家諮詢會」的目的,只是想得到專家們的「點撥」和「指導」。我心想,大學生做FYP (Final Year Project)都要比他們認真。離農曆年不足一個星期,公眾要在沒有完整報告在手的情況下發表意見 (2月10日到期) ,我們是否又再要迎上「計劃早已通過諮詢,港人不應無理取鬧」的責罵?就是新界東北的政府諮詢都長達三年之久,為何一個涉及三地的大型規劃,可以在不足一個月完成?
你無法想像一個所謂諮詢會,從十時到十二時,竟是100%時間讓官員發言,台下專家都只得在超時情況下要求延長問答環節,推遲諮詢期限。最後在場幾十位專家,只有幾個可以罵兩句怨言,更被署長要求要「精簡」。真不知是哪門子的諮詢。
我也不能想像,我們要把未來幾十年的生活交到這群 自以為是神的官員手中。(他們滿口「打造」,似乎不知社區是滋生出來的,不是打造出來的) 他們還稱呼我們是「老百姓」。被問及有否可能讓港珠澳三地居民一同諮詢時,小組竟回應:「因為居民一般只關心自己區的利益,缺乏宏觀視野,所以諮詢各位專家已十分充足」在場人士無不目瞪口呆。
先後都有專家指出,前海的基建和濕地保育不可能並存,深灣和米埔一定受影響,「綠道」是大話連篇; 方案又隱去極污染的鹽田口岸,令「灣區」十分綠色,「綠化為名,開發為實」。在這情況下,我也舉手發言,用香港年青人十多年來被灌輸的兩文三語詐詐帝作死回應:
「(普) 首先,宋副院長,有關稱呼的問題,我們是公民,而不是老百性,這點要搞清楚。而公民參與規劃不一定是短視的,普羅大眾也可以有長遠的眼光。作為一個公民,我希望能比網上發言有更大程度的參與。
(轉身向台下) (廣) 好,今日的主角其實是各位,所以我向你地發言啦。我手頭上呢份規劃,如果你睇真D入面D圖,係一個人都冇既,係無人既規劃。作為一個住在新界西既青年人,我翻開文件才發覺我的家門前將會成為「城市客廳」,被人「一環六射」。我希望為這份文件加入一個Land Justice 的元素。After all, your retirement plan is going to affect my life plan. 畢竟年青人在未來十年、幾十年將生活係你地規劃既城市中。我想問委員們在規劃時,有冇認真了解下受影響地區既人既生活方式,佢地係咪真係想要呢個規劃呢? 佢地既life style又將如何受影響?
同時,我地都關心祖國。我關心一個在你所謂「低碳農區獎勵計劃」中既農民如何面對隔離「世界級商業區」中對產業成級既壓力,從一級生產變成三級生產???
具體的建議,我要求有一連串居民自主既工作坊,由居民自行規劃,畫畫圖不一定要專家做的。
最後,我想知道呢個計劃有何權限? 為何未經過公眾諮詢就已經寫入行動計劃呢? 如果呢個plan寫左入十二五國家規劃,are we ever going to say no to it? 希望各位委員在規劃時能多尊重公民的意願。」
回家時,在巴士上,不經意望進沿途樓上的每戶人家,在黑夜中璀燦的夜景,其實也不過是老老實實生活著的香港人交織起來的,不是水晶,不是鑽石,不是世界級金融中心,令香港發光發亮的,是最平實的光管燈泡。這就是「我們的」香港,「我的」香港。為何發展? 為誰發展? 當官員都忘記了問這簡單的問題,這刻我在一程巴士上找到了答案。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