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事特「扮」= 「扮」好人 = 「扮」關注](/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約二十名馬頭圍道及春田街業主,日前(8月8日)出席馬頭圍重建關注組記者招待會,不滿自年初45J塌樓意外後,市建局「特事特辦」未有妥善處理租客提早遷出的未完成租約。同時業主們批評,市建局在公佈當區為重建項目後,未能履行早前承諾於今年七月提出收購價。在收到屋宇署發出必須於十月前完成維修令的情況下,此舉無疑讓業主被提出收購時,議價能力受到影響。在小業主已轉讓高空發展權下,市建局還以種種手法減少成本,收購市民以畢生血汗換來的安樂窩。
塌樓意外至今狀況
自年初1月29日馬頭圍道45J塌樓意外後,市建局於2月24日的財政預算案中公佈馬頭圍道及春田街為重建項目,並表示會「特事特辦」由專人跟進個案,從速處理及加快賠償進度。結果,市建局只有就於3月24日前簽署同意遷出及賣樓的租客及業主,於5月作出賠償。惟一眾未有簽署的業主們,至今還未收到早前由局方承諾於七月提出的收購計劃。同時,業主們在5月初收到維修勸喻書,到7月中收到屋宇署發出維修令,在現時未有出收購價下,業主徬徨無助。
跨過業主的特事特辦
住在春田街的麥小姐在會上表示,簽署了「特事特辦」的租客已接受搬遷津貼並立刻搬遷。在整個收購及安排遷出的過程,市建局並沒有知會業主。一些業主在收到市建局代租戶發出的律師信,才被知會其租客會於一個月後遷出。有其他業主收到局方發出解除租約的「遷出通知書」,要求全不知情的業主簽署同意租客已遷走。以麥小姐的出租物業為例,因為看在與租客的多年關係,結果在不希望租客賠償受影響下,便簽署通知書。
市建局的使命列出,重建項目是以受影響的社群,包括租客和業主為合作夥伴。惟馬頭圍道的重建事項上,市建局並沒有加強局方、租客和業主之間的聯繫。
尚未完成的租約
作為發起重建收購的市建局,並沒有就「特事特辦」下租客提早遷出,向業主交代如何處理尚未完成的租約賠償。麥小姐指出,結果在舉行記招前一天,不同的業主才相繼收到市建局通知,可以考慮局方補償未完成租約部分。其實馬頭圍的小業主,不少是包括以租金為主要收入的退休人士。
六十八歲的林伯,單位位於相連於45J塌樓的45G,所以整棟大廈已全戶遷出及被拆掉。林伯最近被告之要收取為數不少的拆樓費用,有感無助。他表示以住租出單位每月約七千元的租金已是他主要收入來源。除被告之要收取拆樓費用外,林伯表示在拆樓和拍板重建後,市建局並沒有聯絡他處理賠償事項。
重建一波未平,維修一波又起
在市建局未被出價收購下,馬頭圍道業主則要面對屋宇署發出的維修令。業主廖先生以43H及J為例指出,他們在倒塌意外前便成立業主立案法團,申請「樓宇更新大行動」資助進行維修,惟意外後承商不願接棒,加上部分業主已搬離,難以集齊八成業主出資維修。廖生又指出樓宇維修後又會因進行重建而被拆卸,製造無數建築廢料,實為不環保。鶴園街地舖的業主陳先生更表示,塌樓後收到屋宇署信件說明該地段樓宇結構安全,之後又收信被要求維修。如此一舉令正面對被重建收購的業主感到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