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父權意識

中央大員對董政權的訓話,可以說是訓出癮來了。繼胡錦濤要董政權「查找不足」之後,國家副主席曾慶紅又在南美訪問時,頻頻通過香港傳媒向董政權發話,先是在秘魯明言香港特區政府在新一年要「提高管治水平」,後又在委內瑞拉向董政權送贈「天時、地利、人和」這「六字真言」,強調若能掌握這「六字真言」,特區政府的管治水平必定能提高。

講到董伯剛發表的施政報告,就出現了兩個版本,香港傳媒的報道是「施政報告平實、穩健和貼近民意,總結了一些經驗和教訓,還有些不足」;港府新聞處則當晚發出澄清,指曾副主席的講話,是指施政報告「既總結了經驗,又總結了教訓和不足」,究竟曾慶紅是說施政報告「總結了不足」,還是說施政報告「還有些不足」呢?近日又造成了特區政府多次「羅生門」之外的又一次「羅生門」。

特區政府發言人與董伯,都強調曾慶紅的話,是對特區政府的「勉勵」。上月胡錦濤在澳門向董政權表示要「查找不足」,董伯回應說是胡主席的「勉勵」,曾慶紅這次也說那是「勉勵的話」。

用到「勉勵」這種詞,又或是曾慶紅要董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就都有老師教導小學生或父母教育子女的味道了。它不是彼此處於平等關係的用詞。比如胡錦濤不會向布殊加以「勉勵」。

在民主體制中,即使上下級關係,上級也不會「勉勵」下級,不會要下級「查找不足」或掌握甚麼領導智慧的「真言」。通常,若發現有甚麼問題,就直桶桶地說,比如西九、紅灣、領匯的處理不當,會直接當面說出來,而不會在傳媒之前要下級「查找不足」,又或是對下級的施政有所「勉勵」。

你不能想像布殊會「勉勵」鮑威爾,更不用說會「勉勵」加州州長阿諾了;你也不能想像馬卓安會「勉勵」彭定康,甚至不能想像台灣的阿扁總統「勉勵」台北市長馬英九。

由董伯率領絕大部份官員排起隊來,聽胡錦濤面對面的訓話,這不是平等的關係,也不是民主社會的上下級關係,而是中國政治文化中的父權意識的表現。

領導人講完話後,董政權以受到「勉勵」而自許,這是小學生對老師、或子女對父母講話的回應。

西方政治文化中的上下級關係,是分權關係,是平等關係。在民主制度之下,即使是一個小鎮的鎮長,只要是鎮民投票選出來的,他的「民命」就來自本鎮的鎮民。他會接受州政府的政令,但不會有來自州長的「勉勵」。

中國政治文化中的上下級關係,就是父子關係。父親講一句話,兒子就要領會其意,並要視之為「勉勵」,更要以自己的言行去「配合」父親的談話,比如明明香港特區政府不承認存在「官商勾結」,「利益輸送」,也要在施政報告中說要「堅決反對官商勾結」、「徹底杜絕利益輸送」,這樣才能體現出主上、父親的、「英明」。

為甚麼中央要封殺香港的民主普選呢?深層的意識是一旦有普選,特首和全體議員就會接受「民命」,中央就不能有事沒事過過父權意識的癮也。

父權意識是一種癮,否則為甚麼自三國時代就有的「天時、地利、人和」這種最普通的用語,也會被一再詮釋並奉若綸音呢?為甚麼明明是平等互惠的CEPA,平等來往的自由行,也視為中央的「照顧」與「關懷」呢?「照顧」與「關懷」也是一種父權意識的施恩觀念,在西方政治文化中是找不到的。

李怡
蘋果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