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無關「隱閉」青年的胡思亂想

「隱閉」青年讓我想起多年前聽到的日本「引籠」(Hikikomori)青年,是中文了得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告訴我的,她的《讀日派》,讓我了解灰色的日本。

她覺得,自己的祖國沒有朝氣,是一百萬遁隱在家中的「引籠」青年的社會背景,在網上找到一篇名為<日本還會發生學生運動嗎?>的文章,更深入地討論日本年青人文化,那是後火紅年代的故事,世界變得更不知所謂,但我們不像學運前輩,我們懶得生氣。

香港的青年我不了解,但港燦那篇文章中所謂的「隱閉」青年,卻對現實還是頗不滿的,頗為生氣,至少比不生氣的日本青年要好了,至少他似乎能憤怒.

年青人不愛工作,我並不介意,我不是他/她父母,不用我養他/她.

如果他/她對世界真的這樣不滿,我不會叫他/她去搵工,因為我不是社會福利署,不是勞工署.

有機會,我會跟他/她說,我們要一起想想,既然不滿,便要反擊,參與改變,寫篇文章也好,遊行示威也好,參政也好,找到自己的自主空間也好.

如果可能,我會扮演老師的角色,跟他/她說說,前人是如何改造這個世界的,世界革命的歷史,68年法國學生運動,70年代香港激進青年運動,89年北京的學運,東歐推翻共黨的人民運動... ...

他/她要不要工作,要做甚麼工作,是他/她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