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面對施明德所採取的手段,一方面是來自國民黨時期的反共語境,另方面是與國民黨統一中國語境所對立的台獨論調,第三則是其主政之後所進行的話語逆轉,批評一切反民進黨的行動都是破壞安定、民主倒退。破壞安定的這部分前面已經提及,也就是民進黨認為他們的上台已經達到所謂「轉型正義」,他們認為在中央層次擊垮腐敗的國民黨之後,所剩的就是一步步將所有縣市首長、民意代表席次搶奪到手的工作而已,因為自視、自我形造為唯一的「進步」,所以剩下的就是在體制內進行改革。這種邏輯對曾受過國民黨深刻壓迫的人民來說,相對有效,然而更重要的可能是前二者。
首先,國民黨時期的「反共」、「台奸」語境,有效的複印、指涉為任何可能反映為影響統治政權穩定的行動,因此,一切有違民進黨執政的,都開始被轉化為「台奸」。這個部分又因為全球化趨勢,全世界的資金湧入中國大陸,台灣的傳統加工、代工業,或者電子晶圓等產業,亦漸次移入中國大陸,以及全球金融危機的餘威,造成民進黨政權無可控制的經濟衰退,於是也反映為仇共。面對無可逃避的中國市場,中國國民黨在2004年落選後積極與北京中央進行交流,又使得民進黨的民族主義詞彙找到更大的批評基礎。因此,即便民進黨面對的是早期反共的國民黨,卻可以將國民黨,或其餘批判民進黨者,統統轉化「親共」、「中共同路人」。再者,國民黨於冷戰時期倚靠「中華民國」的圖騰,在美國支持下勉強支撐正當性,而民進黨,一方面收攏戒嚴時期遭壓迫的人民,另方面接收部分台籍日系菁英的台獨思想等將之一併轉化為「民族主義式的台灣獨立」。當然台獨的思想實際上更為豐富,但是作為政黨,民進黨展現出來的卻是扁平民族主義,而再扣合著冷戰以來的美國式自由主義精神,成了應對國民黨的重要武器。以上,都已經出現在「反倒扁」的話語及動作中,尤其是0916由「台灣社」所舉辦、游錫堃出席領軍的活動中,這些語句反覆被強調。因此,無論是從體制內的改變著手,或對體制外之示威的評價,民進黨所注重宣揚的就是「非民進黨則為否」。
民進黨的手段,絕不是需空而生的,他當然相應著某一方,或者製造出某一方。雖然施明德有深刻的台獨背景,然而就整個倒扁的行動而言,仍偶而滲透藍色的因素,也就是同一時間內在旁聲援的「民盟」。或許從外觀上,「反貪腐」是簡單的打倒濫權統治者,然而就一部份群眾來說,早已經擺明了是中華民國民族主義。這件事要戲劇性的放回陳水扁在二○○○國民黨分裂之後以低票當選的事件,雖然他在執政期並未持行民進黨台獨黨綱,而反反覆覆依據形式選擇發表台獨言論或者矯飾為中立,但陳水扁的當選卻導致其敵對方產生氣怒、悲憤,進而將選戰塑造為「捍衛中華民國」,加深了落選方的民族主義氣勢,再來,二○○四年三月十九日兩聲槍響之後,陳水扁以些微票數連任,他當選之後的標語是「天佑台灣」,而落選方的失落轉為批評陳水扁「竊國」。在當年的好幾場政黨遊行中,都分別動員了數十萬的群眾,很明顯是以民族主義動員,這次大選前後的所有民意代表選舉也都是朝向二元對立的語境,完全拋棄民代原有的社會政策政見。
然而長達兩個月的街頭示威、抗爭、聚集,並沒有成功的迫使陳水扁做出任何讓步,唯一可賀的是,面對選舉所潛在不公義的可能性,國民黨除了放回體制內解決以外,他毫無能力反擊,雖然當時的政黨遊行驗證了國民黨長期的組織耕耘有不可忽視的能量,但作為反對黨他卻對執政黨毫無反擊之力。接著,在中正廟學運結束的五月三號,一群學者號召成立「民盟」,雖然民盟成員的教授、研究員身份有效的拉抬了他們中立與客觀的性質,然而更有效的是,民盟成為深藍支持者的情緒出口。是故,民盟在此次行動中的動作也就值得觀察,因為一則他們這兩年來不斷的舉辦小型的論壇,雖然沒能擴大音量,但確實將「民間力量」這東西延續下來,二來因為倒扁總部在一開始強調靜坐、和平,而民盟則不斷貼近警方封鎖線挑戰政府權力。二者在行動上、內涵上都有相當大的差異,而可能對倒扁造成危機的則是隱藏的「深藍」。
從解剖民進黨與民盟,我們可以回來思考「民族主義」在台灣社會一般群眾之間的能量依舊建在,不過不同的是倒扁總不強勢的嘗試消除自身的民族印象,總的而言是成功的,但偶而現場會有尋重攜帶國旗。倒扁總部的「中性」,或許也可以視為一種群眾教育,因為他強調「人民力量」的同時,施明德自己也淡化自己的台獨色彩,他告訴人民一件事:無論是統與獨哪種民族主義式的語言,都應該要反對貪污的統治者。如果我們幫他多說一點,就是應該要讓群眾認識到,民族主義的話語,掩飾了政府政策對階級的不公平,例如台灣中南部的農業縣市、勞力移出縣市,其支持黨外的脈絡延續到今日,然而,一般人民卻無法體會到,政府的農業政策是如何在WTO談判中退讓,也體會不到勞工政策是如何將雇主與政府的責任轉移到勞工自己身上。如果無法認清藍綠政黨的本質,一旦國民黨上台,人民依舊會在中華民國的旗幟下昏了頭。我特別要強調,這裡的討論並不直接挑戰應統或獨,而是指出民族主義式的統與獨其實配合著個人化的菁英主義,這種菁英主義所呈現出來的不僅是選戰時造神運動將特定人士高高捧起,也展現為特定政黨的形象。這種菁英式的語境也出現在倒扁行動中,雖然在915圍城夜的前幾天,我們似乎見到群眾排號上台講演,見到高中生等年輕人發言,不過仍有待更緊密的將「反貪腐」聯繫上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受迫,否則整個運動甚至無法在揭露貪污之後,重新指回最直接涉及人民生活的各種政策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