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接受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訪問的稿件終於出了,以下為相關的FB連結:
Activists in HK join fight to 'save' Cantonese
查實當日在電話中,我還談及:
1. 廣東人跟中央的關係
中央有意打壓南方勢力已經不是新聞,至少不少老廣東仍然一直擔心來自北方的勢力總有一天會南下「消滅/和諧」他們的文化。
例如他們會認為,跟世博相比,亞運會顯然不受重視。
例如他們會相信,隨著推普機開動和南下人口增加,粵文化將成為明日黃花,而為了加強說服力,他們通常會引用深圳特區,作為具體佐證。
而導致問題更形複雜的是,廣東人一向對傳統文化自視甚高--廣州話只差數票便擊倒北京口音為標準的普通話成為國語的傳言更一向廣泛流傳在廣東民間。
再加上長三角、渤海灣、京津等北部經濟圈日趨蓬勃,對珠三角帶來極大的威脅,當有親北京的權貴提出有廢粵嫌疑的意見時,便馬上觸犯眾怒。
當然,撇除廣州媒體中人,參與粵戰的多為八九十後的原因可分為兩方面:一.曾歷經多次政治運動的上一輩充分明白中共政權處理有關群眾運動的手段,故不敢造次;二.年輕的網絡一代受近月香港連串社會運動所影響。
2.香港人為何積極投入粵戰
不能否認,香港人跟中共政權的關係依然未能完全脫離拙作《為特首的施政困難把脈:應以文化身份認同為依歸》(收入Roundtable《後特區啟示錄》)所述之「意識形態矛盾」,而兩地因文化差異產生出來的衝突並未有因時間過去而減少。簡而言之,大部分香港人對中共(及其代理人)的管治仍然充滿戒心。於是,當同操粵語的廣東人受打壓,香港人自有唇亡齒寒之感覺,並產生同仇敵愾的心理。
再者,近月本地的社會運動雖然甚能累積民氣,市民的聲音往往不敵強大的統治機器。近月流行牆與雞蛋的比喻更是社會充分無力感的最佳寫照。而在政改通過後,鬱悶的香港社會像個巨大的壓力鍋。結果,當廣州人民為廣州話的命運站起來的時候,正好成為一宣洩壓力的氣閥。
最後,對於一些經常參與本地運動的市民,民主黨「變節」事件終於讓大家深刻明白一件事實:只要國內沒有民主自由,香港也不可能擁有真正的民主自由。
結果,他們選擇積極參與粵戰。
原文:
漫話粵戰 | tommyjonk on Xanga http://shar.es/0nFHt
延伸閱讀:
三師會之廣東話保衛戰 http://sinaurl.cn/7JzLp
一日最衰香港人 http://shar.es/mMxlM